新春伊始,通州区东社镇的高标准农田上,一片春意。年前种下的小麦,早已冒出了翠绿,寒风飘过,叶片摇曳,周边村民望着眼前的麦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自南通市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通州区东社镇抢抓机遇,以“标准高、要求严”的务实作风,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增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让老百姓放心、安心。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3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81.1%。
提档加速 2021年项目率先冲线
东社镇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0.72万亩,总投资约2900万元,在白龙庙居和滥港桥村两个村实施。项目于去年8月进场施工,原计划2022年3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为配合镇农业产业布局调整,遵循镇农业生产规律,东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要求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于当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镇村干部不论刮风下雨,总是奋斗在一线;施工单位在土地平整时,为抢抓晴好天气,多次在夜间利用探照灯照明,抢出施工进度,实现“弯道加速”。
经多方共同努力,2021年白龙庙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去年12月11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于12月21日通过镇级验收,成为通州区第一个完成当年建设任务的项目。
“换装变身” 沃野良田分外抢手
人多地少、田块零散、沟塘棚舍多、村庄环境差,曾是东社镇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自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东社镇始终坚持“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方针,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田间道路、机耕桥等措施推动农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通互联,采用有机肥改良、表土剥离、土壤深翻、秸秆还田等方式提升耕地地力。 土地平整后吸引了超三十余批次咨询,农田由原先“不会种、没人种”向现在“抢着种、不愁种”发生转变。东社镇将一家一户的零散地、高低不平的废沟呆塘连成片,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完美完成华丽“变装”。
近年来,东社镇从宜机化改造、高效节水、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污染、精准管护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立体推进,晒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近三年共实施2.92万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10651.07万元,拆建泵站10座,新建防渗渠道58.81公里、暗渠22.23公里、各类渠系建筑物6261座,疏浚河道沟渠73.88公里,平整土地11807亩,增加增减挂钩指标3139亩,新建道路49.54公里,绿化种植7.26万平方米……不断刷新着乡村农田“颜值”,农田的产出效益也一再提升。
大户引领 粮食品牌遍地开花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要看怎么建,怎么建好,更要看怎么用、怎么用好。如何最大化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是东社镇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东社镇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农业招商,目前已吸引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家庭农场、21个种植大户来镇投资种植。严北村种植大户颜子寿不仅承包了4100亩高标准农田,还建有一个烘干中心,推动村生产模式发生变革,农业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东社镇成稀大米荣获江苏省第五届“前黄”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推荐会金奖、
2021“人保财险杯”通州好大米金奖;绿沁泉、乐归农等品牌也多次获得优秀大米奖。 东社镇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新的一年,将全力对照中央、省、市、区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要求,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制定计划,按照标准高、效益好的要求,再建造一批能够稳产、增产、创收、增收的高标准农田,为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姜俊州 任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