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在坚持陆海统筹、突出向海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摆在首位,探索海洋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超2400亿元,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四分之一、沿海三市一半以上。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我市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建设为原点,全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海洋经济规模总量稳步增长、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全市先后建成国内唯一“海上风电母港”,交付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国内首个总包工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希望6号”、全国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船舶海工制造份额和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保持国内领先。
《南通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日前印发实施,我市在全省率先擘画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蓝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市海洋局、林业局局长曹军介绍,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底蕴相对较好的地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该局组织编制了《南通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立足海洋经济涵盖所有涉海行业的基本定义,提出了沿江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带、沿海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隆起带的“两带辉映”发展架构,明确了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关键领域14项发展指标,为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化了内涵、具化了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海作为源泉命脉,是“山水林田湖草” 自然共同体的密不可分,更是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沿海地区打造成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我市作为全省唯一滨江临海的地区,正聚焦“江风海韵、现代都市”目标,持续优化沿江沿海空间布局,全力打造自然和谐的生态带、令人向往的风光带、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
作为全市基础保障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落定生态规划、扮靓修复肌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立足“生态+”文章、创新“生态+”规划,高标准塑造“一带八廊两片”生态保护格局,实现“十四五”规划布局上的生态保护空间更优、保护与开发并举。生态修复江海联动,切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长江湿地、滨海湿地等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长江岸线造林绿化面积2.19万亩,修复湿地面积约2.3万亩,基本建成2.1万亩、单侧林带50米的15条骨干河道生态廊道,南通长江大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专题案例,五山及滨江地区生态修复被评为全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全市湿地保护率达48.5%,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超36%。(记者郭小平 俞慧娟 通讯员张顺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