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许昆林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指出要时刻聚焦党的中心任务,紧紧围绕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以务实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高品质生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些关系着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内容,成为南通团代表们关心热议的高频词。大家纷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任务书、“施工图”,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担当作为上走在前,切实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思路举措落到实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江海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推进高水平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也是永恒的主题。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代表们看来,推进高水平的创新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发力,特别是要激发科教、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活力。
在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看来,科技事业与人才强国在本质内涵和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
“南通出台人才新政3.0版,在引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高地,“比如我们学校,去年牵头组建了江苏省高端纺织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团,一项科技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希望能加大科技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布局,在产才融通、校地融合等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和探索。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近年来,基金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手。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基金集聚区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省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曹金海表示,将发挥政策、资金、基金、金融等协同作用,用好科创母基金和产业母基金,放大财政金融产品效应,全方位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打造有温度的现代城市
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于一座城市的温度。近年来,崇川区扎实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家”一天比一天美。“城市更新看似城建工作,更是一项群众工作、基层治理工作。”省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区委副书记、区长杨万平说,崇川区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怎么改、何时改、改成什么样,都由老百姓说了算。对于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要求,杨万平表示,崇川区将按照保持建筑原真性、风貌整体性、文化传承性的原则,打造更多承载市民记忆的道路、街区、公园等高品质公共空间,留住通城百姓的乡愁记忆。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来源于高效能的市域治理。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整合打造镇(街)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水平。对此,省人大代表、平安人寿保险南通支公司讲师王美琴深有感触。王美琴是海安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海安义工联合会的会长,也是一名热心基层社会治理志愿者。“每月15日都是固定在社区接待群众的日子,今天出来开会,我就启用云上接待新模式。”她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特别是要更好发挥志愿者作用,协助基层解决一些群众诉求,尽可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共建高品质的美丽南通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近年来,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久久为功优化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逆水行舟、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省人大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表示,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大力度推进沿江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更严要求深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高标准加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更深层次夯实数字化环境监管能力,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省人大代表、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武林说:“这几年生态环境保护正从过去的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生态环境产业也必须与时俱进,成为可以解决复杂程度更高、技术难度更高、涉及领域更广的系统化一体化问题的‘治本’产业。”他建议,绿色转型要围绕“绿色设计、采购、制造、物流和服务”去探索实践,对企业来说,就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路线,更加积极地主动作为,强化产业链联动、联通,组团式发展,共同为建设美丽、绿色、低碳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