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巡查一次要花大半天,现在无人机一出动,几分钟就能搞定。”在丹阳市丹北镇尧巷村,村委会副主任徐丹雨对最近新加入的“工作伙伴”赞不绝口。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操控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巡视。村道两侧、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各村组垃圾箱周边的画面在他的手机屏幕上一览无余。
巡查发现问题后,徐丹雨会立即联系各村组网格员开展整治。有了无人机指引,村组网格员和志愿者能迅速赶到现场处理问题,这样的空中巡查为该村人居环境整治插上了“智慧翅膀”。
除了提高工作效率,空中巡查也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无死角。“无人机一飞,平时人工巡查难以到达的地方一一展现在眼前,卫生死角也变得清晰可见,很多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尧巷村党委书记王陆贤说,无人机航拍解决了村中部分巡查点位“进不去、拍不着”的难题,切实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覆盖率、问题发现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尧巷村集中力量整治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该村还创新将无人机技术融入村组管理之中,积极探索“无人机+基层治理”应用场景,以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从“人治”到“数治”转变。
“村里部分区域地偏路窄,仅靠铁脚板难以全面覆盖,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环境整治存在一定的短板。”徐丹雨坦言,现在村里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立体巡查,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扫遍全村的大街小巷,对没有及时清理和乱堆乱放的杂物,还能进行实时拍照取证,不但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还能够较全面直观地看到村庄的卫生情况。在无人机“火眼金睛”的加持下,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和效率直线提升。
针对无人机巡查发现的问题,该村逐一梳理、建立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台账,采取“完成一处、销号一项”的模式,确保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还发动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
在徐丹雨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全村实景影像图。每周,他都会手持无人机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一次“深度扫描”,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如今,漫步尧巷村,道路干净整洁,院落井然有序,河湖碧波荡漾……目之所及无不展示着村庄“颜值”的提升。村民们也对村子的变化赞不绝口:“道路整洁了,生活环境好了,我们每天都会散散步,在村里的生活过得很舒适。”
“我们村肯定能飞得更高、更远!”对于尧巷村的未来,徐丹雨信心十足。他说,将充分用好“人”“技”“械”,紧盯重点区域和难点问题,秉持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质增效,全力打造整洁、宜居的乡村新风貌。(陶剑 李媛 记者 单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