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文化

南通崇川劳模创新工作室实现集群

  本报讯 (通讯员顾伟 凌义 特约记者王君东)电脑上分色、拼接、修图,墨槽里盛着特种油墨,大型打印机放入特殊的宣纸,操作台上精准的设置……不一会,一幅以假乱真的高仿真作品——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便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项在“全国技术能手”陈华祥劳模工作室里诞生的新工艺技术,由于达到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大大降低了高仿真费用,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

  这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活动的一个剪影。在崇川,这种创新活动呈现出雨后春笋之势:劳模杜淑芳研究出高弹性超柔面料复合关键技术,获得2015年度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奖,并在国际染料和助剂展中展示;劳模管仲发明了新型快拆可调地脚技术,革新了传统焊接工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准80后”劳模宋浩杰发明出“两人流水式同时检验操作法”的检验工艺新标准,大大提升了精密机械的检验效率和准确率,大大缩减了产品交付期限,每年可为企业间接创造效益达300多万元。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劳模创新工作室叫响的是劳模,带动的是一大批热爱技术、爱岗敬业的好职工。”崇川区总工会主席姜永良说,目前该区各类劳模工作室已达54家,今年以来已取得近百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0件,产生效益1200多万元。

  据介绍,为解决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中存在的布局松散、“单打独斗”局面,崇川区工会于今年初出台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群化建设意见和管理办法,并开办了劳模工作室创新讲坛,形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科技、服务、教研三大集群格局,使得一大批劳模创新成果得以加速孵化。

  同时,在劳模创新集群效应的引领带动下,一线职工小发明小创造的热情高涨。江苏金通灵流体机械公司丁铁华、陆雪梅等6名一线职工创新设计磁吸钻零部件,并改进机器的测量技术,使得转机钻孔效率从4小时生产一个跃进到1.5小时生产一个,产品稳定性极佳,成为国内行业首创。

  据统计,今年来类似的一线职工技术革新项目已达986件、完成发明创造项目785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