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宿迁网讯(记者 高云龙)“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和目标定位。今年以来,宿迁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要方法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把切入点放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上来,把落脚点放到加快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上来,把着力点放到发挥改革创新优势、数字资源禀赋上来,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江苏打造“重要阵地”增光添彩。

下好产业“先手棋”

以产业升级构筑发展优势

以建设全省绿色建材产业主承载区为抓手,加快产品迭代升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家居制造基地;以功能性、高端化膜材料为重点,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加速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膜材料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体现形式。宿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发展壮大6个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加速传统产业“存量焕新”、推动新兴产业“增量壮大”、抓好未来产业“变量突破”,切实下好产业“先手棋”。

一直以来,宿迁的传统产业支撑作用明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营收占比均超七成、利润超九成,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基于此,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三年行动,大力开展产业结构优化、设备更新改造产品提档升级等七大行动,“一链一策”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宿迁着眼融合集群发展,深入开展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推进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做精做细,激光光电、电子信息等做大做强,促进更多新兴产业集群突破。

就新能源产业来说,在去年率先达千亿级的基础上,宿迁持续做好巩固提升文章,紧盯技术迭代,找准发展路径,构筑特色优势,加快构建龙头引领、中小支撑、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发、储、用”一体化新能源网络,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对接省“10+X”未来产业体系,审慎选择赛道,稳妥布局前沿性、成长性未来产业,聚力打造未来产业成果转化承接地,切实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

牵好创新“牛鼻子”

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这款分切机能够实现4米的超宽幅分切,分切效率也领先同行20%。”据江苏海伟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项目经理刘朝介绍,攻克超宽幅分切技术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在宿迁各级党委、政府政策加持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步伐。”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宿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必答题,坚持科技、人才、教育一体推进,找准突破口、聚焦关键处,加快打造宿迁科技创新的优势特色,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抓牢科技这一关键,全市各地、各部门将产业需求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更多利用市场力量撬动创新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每年要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30个、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80个以上、实施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项以上,组织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000台以上……今年2月发布的《宿迁市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划定了全市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搭建等工作目标。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聚力厚植人才这一根本,宿迁以打造江苏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为统揽,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巩固拓展招才引智“深耕行动”,高效运行“527”招才引智体系,深入实施“宿迁英才”计划,积极探索“人才飞地”建设,特别深化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以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3.1万人、三年增长55.3%。

此外,宿迁聚力夯实教育这一基础,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增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合度,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互促并进。

激活转型“动力源”

以“智”提“质”抢新机

“我们已经实现DOS、SIS、物料及能源消耗、仓储物流、设备运行及管理五位一体智能管控,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还能自动调控,效率高还安全。”说起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的好处,江苏联恒电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臧其明如数家珍。

数实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宿迁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一直保持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巩固好现有基础优势,深入开展“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推动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企业生产、运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快实现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

聚焦政策支持优生态,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市级专项政策、智改数转风险资金池管理办法等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对符合“智改数转网联”项目申报要求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系统梳理“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微改造”项目给予10%补贴。

聚焦标杆示范抓引领。立足企业、行业转型升级实际需要,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健全分级培育体系,持续做大“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培育库,打造更多可学、可推广的样板企业。

宿迁聚焦技术服务强支撑,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持续壮大宿迁市“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资源池,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扎根宿迁、熟悉产业、快速响应的本土服务商,打造数据服务产业发展高端智库,健全完善“智改数转网联”服务支撑体系。

记者了解到,全市今年计划培育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各5个,星级上云企业200户。支持更多企业以“智”提“质”,抓住新机遇、抢占新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宿迁主动对标对表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安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全国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中找准宿迁的坐标和定位,在生态经济发展上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锐意创新、久久为功,全面展现宿迁生态价值、产业优势和发展竞争力,努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作出宿迁探索,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