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新大剧院提前三个月实现封顶 创造新的“扬州速度”

  9月18日,傍晚时分,美丽的明月湖畔,刚刚封顶的扬州新大剧院已经展露巍峨雄姿,与省运会主会场和主赛场体育公园紧邻相望……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走进扬州新大剧院施工现场,与在场的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建、邗建等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施工人员一一握手,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就在上个月24日,谢正义专题调研新大剧院建设,在看到项目建设进度大大超过预期时,高兴地对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人说,等项目提前封顶了一定要来慰问你们。前天傍晚,他“如约而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定要打造扬州城市建设的传世之作。”自2016年12月8日新大剧院开工以来,建设和施工单位牢记使命和重托,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克服困难、持续奋战,终于在省运会举办前夕顺利实现主体工程封顶,比预计工期整整提前了三个月,创造了新的“扬州速度”。

  随着新大剧院即将建成,明月湖畔——这个扬州西区新城核心区域实现了“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扬州人民又将增添一份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在城市最美、最贵、最显眼的地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新大剧院前环顾远眺,双博馆、体育公园、国际会展中心、京华城等一批现代建筑,掩映在绿树间、倒映在碧波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彰显扬州特色的文化体育片区,而新大剧院就是这个片区上跳动的最美妙的音符。

  作为“推动扬州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十大文化事业项目之一,新大剧院自打下第一根桩柱之日起就引起扬州市上下高度关切。

  文化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厚重的底色,也是扬州人的气质,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星罗棋布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然而,建于上个世纪的扬州大剧院已很难满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扬州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愿望,扬州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要求,以及西区新城功能完善和提升的迫切需要,都在呼唤着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的新大剧院的出现。

  要建就要建最好的、最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大剧院。扬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在城市最美、最贵、最显眼的地方——美丽的明月湖畔规划建设扬州新大剧院。

  “这可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新大剧院主创设计师周峻当初看到项目选址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充分体现了扬州执政者浓浓的为民情怀。”

  的确,在扬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仅是流淌于执政者血液里的理念和基因,更是一个个具体化项目化的自觉行动。“新大剧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工程、民生工程。”谢正义在多次调研新大剧院项目时说,以新大剧院建设为标志,扬州城市重大功能性设施建设将基本完成。

  新大剧院自开工建设以来,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代市长夏心旻、市政协主席朱民阳等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调研,研究解决问题;扬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扬州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多次听取项目汇报;扬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指派4名处长为项目审批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市财政、规划、国土和生态科技新城等相关部门单位开放“绿色通道”;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建、邗建等建设和施工单位成立专业工作班子,建立了会商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于每周三、每周五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从上而下,扬州市形成了推进新大剧院建设的整体合力。”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继业说,这也逼着我们坚决按照扬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标准,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把新大剧院建设好,打造扬州城市建设的传世之作、引领风尚的文化坐标。

  融文化和便民于一体,与城市特质相契合,一个传世之作开始呈现

  虽然刚刚封顶,但新大剧院的雄姿已经清晰展现——从空中俯瞰,新大剧院似玉器玉璜的弧形结构,中间怀抱“一轮圆月”;从南向北看,临湖的“拱桥”是一轮“弦月”,恰如沉稳大气的文化之门,营造出“月·圆扬州”的高远意境。

  “新大剧院设计融合了扬州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工艺,无疑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周峻介绍说,新颖的造型、墙幕的设计,让新大剧院看起来有玲珑剔透的玉质感,彰显着“天下玉、扬州工”“二十四桥明月夜”等扬州历史文化。

  一条南北向的行洪河道从新大剧院中间穿过,将其自然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既有环境是对项目设计的一个挑战,后来成为项目的一个亮点。”周峻介绍,扬州在清代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古典园林。新大剧院巧妙地借鉴了扬州园林设计理念,将河道与新大剧院的跌落式花园融合,形成一个兼有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同时,根据行洪河道平直走向,在不影响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对河道进行适度改造,营造出曲水流觞的意境;河道上的桥梁可作为实景舞台,与新大剧院跌落式花园浑然一体。“站在跌落式花园内,可以观看实景舞台上的表演。”

  明月湖畔是扬州的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商业中心。为了与周边建筑群和谐统一,与城市气质相契合,新大剧院建设和规划单位以放红气球的办法,通过比较,确定了新大剧院的高度,既突出了新大剧院的主体性,又与周边文博区建筑形成整体。现在,从明月湖任何角度看,新大剧院与周边建筑都是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

  新大剧院综合体建成后,西部分为剧院功能区,包含1600座的综合性剧院、800座的戏剧院、500座的曲艺剧院、300座的多功能剧院及后勤用房;东部分为配套区,是文化Mall,约4.2万平方米,包括综合购物中心、书城、影院、商业餐饮区、艺术培训中心、娱乐设施等。

  新大剧院不仅好看,而且好用、实用。东部配套区与西部剧场区“隔水相望”。在建设中,建设和设计单位匠心独运、突破常规,用跨度达64米的钢结构搭建一座“拱桥”,将配套区与剧场区连在一起,方便市民在两个区域间通行。不仅如此,新大剧院东西区地下车库之间也建有通道,体现了为民、便民的服务理念。今后,市民驾车前来,无论停在哪个地下车库,都可以通过这个通道,便捷快速到达目的地。

  科学组织施工,创造了新的“扬州速度”

  随着省运会临近,扬州正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八方宾朋。新大剧院是扬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文化项目,也是迎接省运会、省园博会,践行“办会为城、办会惠民”理念的重点城建工程,它将如何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要展示出扬州文化地标的新形象。”建设和施工单位以迎接省运会为倒逼,自加压力,以“9·20”主体工程封顶、南北立面幕墙完工为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在“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前提下,打响了一场攻坚战——

  2018年春节过后,大年初三土建部分就恢复施工,建筑主体部分从5月开始施工,扬建和邗建集中力量,组织了上千人的施工队伍,加班加点,甚至通宵作业。

  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管理公司项目经理阚在永介绍,施工期经历农忙季、梅雨季和酷暑高温,夏日室外温度达37℃,烈日暴晒下,钢筋表面温度达50℃,摸着烫手,工人们便戴手套施工,不仅浑身上下汗透,鞋子里都能倒出汗水;在梅雨季,工人们穿雨衣进场施工……

  为保证有足够工人轮换,扬建和邗建除了政府项目外,暂停其他所有项目,集中人力、物力优先保障新大剧院施工。不仅如此,扬建和邗建还经过协商,从宿迁组织300名建筑工人来扬支援。“在一个工地上集中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在我们公司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扬建生产经理陈敏说,一天24小时不停轮换,好多年没有过这么快的节奏了,“只要眼睛一睁,就要开始忙施工。”

  2018年以来,面对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所有建设和施工单位“与时间赛跑”,抢速度、抢效率、抢效益。扬建和邗建在受限的操作场地内,通过科学安排、合理分配,将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安排在夜间进行;加大模板使用量,将每层10天施工期缩短为5天。幕墙施工单位采用最新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节省了安装时间。与此同时,设计、质检等单位也是24小时在岗,随时跟踪、随时设计,保证后续工序及时跟上。5月底到8月底,工程共浇筑11万立方米混凝土,共有1600吨钢筋进场。

  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些困难会不期而遇。地下施工时,打桩遇到坚硬的岩石层,这在扬州地区极为罕见。施工单位不惜成本、动用10台开山破碎机,历时一个半月,才攻克这个难关,保证了施工进度。

  钢结构连廊的吊装是新大剧院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钢结构连廊跨度64米,是扬州建筑“第一跨”,总重量1800吨,分为4块钢筋混凝土梁,其中吊装的第一块重达205吨。如何把这些庞然大物吊到21米高空?施工单位先是动用了650吨、500吨两台大型起重设备,又调用一台300吨起重设备进行辅助。将钢筋混凝土梁精准吊运至预定位置,花了一个小时,但这仅是第一个步骤,工人还要在空中完成焊接。由于作业难度大,一名焊接工人一天只能焊接一道缝。一天下来,人累得几乎瘫坐在地上。

  艰苦奋斗结硕果。经过建设和施工单位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新大剧院建设进度比预计工期整整提前了三个月,终于创造了新的“扬州速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