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科技集成促进农技转化 带动产业集聚、经营集约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农业生产有着怎样的场景?7月22日,记者来到高邮八桥农业园的一处花卉基地,大棚外高温难耐,大棚内凉风习习,让人啧啧称奇。“这是农业融入科创的结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在扬州,各类农业园区都有农业技术创新集结的成果。

  科技集成

  农业科研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我们这里的花卉种植,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浇水、施肥、通风等工作,都由机器操作。”在八桥农业园的一处花卉基地,花卉种植“智控”管理员小朱说,原来一座5000平方米的大棚需要三个人管理,而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控制三座大棚。

  八桥农业园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在这里,除了“肥水光温”自动化管理,还可以看到很多具有高科技元素的农业科研成果,比如无土培育的花卉、指甲大的多肉叶片扦插……

  八桥农业园,只是扬州农业园区科技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仪征马集镇,连绵起伏的丘陵地曾经贫瘠不堪,如今已是绿色沃野,黑莓园、桃园、梨园、瓜蒌园……在这里,人与自然、科技与生活完美结合。

  马集镇属于典型丘陵地貌,岗坡地多,地形复杂,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不高,农民增收致富困难。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发展经济林果特色产业,联合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共同规划建设食品生物产业园,促进农业产业链前延后伸,让一产的种植项目作为二产的原料基地,并结合特色种植发展第三产业旅游观光,较好地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富民增收水平。

  “农业融入科技创新,一大批农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副处长李才胜说,扬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为抓手,强化产学研联合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先后与扬州大学、扬州农科院等19个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承担26项科研攻关技术项目,引进先进技术70项,引进新品种189个,开发形成了200多项成果。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7个,物联网等高科技应用技术几乎覆盖了大田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园区全产业链各个方面。

  产业集聚

  播下一粒粒种子,长出一棵棵“摇钱树”

  农业产出效益以亩计,融入科技创新的想象空间到底有多大?坐落在沙头万亩蔬菜园区的上品生态农业公司,生产车间恒温恒湿,一层层“蘑菇床”培植出的双孢菌菇,个头大得像鹅蛋。企业负责人宗新军介绍说,由于蘑菇床下安装了地源热泵环境控制系统,蘑菇的产量提高了十倍。

  在扬州,各个县(市、区)都有特色农产品,比如宝应有机农业产业园的稻米、荷藕,高邮鸭产业园的鸭肉、双黄蛋,江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蓝莓、黄桃,仪征枣林湾生态园的茶叶、花卉、黑莓,邗江杨庙葡萄园的葡萄,广陵沙头万亩蔬菜园区的草莓、甘蓝、西瓜等特色果菜……

  “科技创新,如同一粒粒落地的种子, 在农业园区长成一棵棵‘摇钱树’。”李才胜说,我市十分注重要素集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推行“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集聚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促进产业效益提升,加快推动了产业园蓬勃发展。

  目前,每个县(市、区)都建有1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都建有1个10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园,每个专业特色村都建有1个5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各类园区主动将农业、自然风光、科研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农业园区产业不断“集聚”,特色不断显现,有效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营集约

  机制创新走出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农业集约化的本质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农业集约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我市的农业园区建设,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而日益凸显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江都小纪镇亩效益25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8.2万亩,占比65.8%。该镇万亩高产水稻创建示范片和高效蔬菜产业化示范区,粮食单产和蔬菜收入都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仪征围绕“一湾、一湖、一山”,发展“高效、生态、环保、集约”型现代农业,初步建成经济林果、茶果旅游、高效农业3个10万亩的产业园。

  在宝应曹甸镇曹南高效农业园区,一排排钢架大棚蔚为壮观。记者注意到,这些大棚都用3层薄膜覆盖,还配套遮阳网、防虫网和喷灌、滴灌系统。据介绍,整个高效农业园区规划1万亩,目前已实施完成了千亩设施农业、千亩外贸蔬菜、千亩花卉苗木、千亩经济果菜等特色产业布局,使得当地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王波说,近年来,我市以园区带动,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树立农产品品牌,目前已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99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5万亩,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9个共81万亩。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王波说,农业园区,是这种转变的先行军。全市各地因地制宜,以“绿色低碳、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目标,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同时,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涌现出了不少建设模式:政府主导型、企业带动型、农民自主型和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民自主三种类型交叉发展混合型。一系列机制创新,如同一个个“实验场”,使扬州走出了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3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