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扬州打造“竖起来”农业科技产业振兴体系

  架子上长草莓、自动化种植花卉、科研创新实验室建到田间地头……伴随着新兴科创名城建设加速推进,一场发生在农业领域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在科技赋能下,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蓬勃发展。

  技术创新

  一粒小草莓迸发大能量

  近日,全省种业产业管理培训会在扬州举办,其中一堂课是在广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架式栽培草莓大棚学习“草莓无病毒种苗培育技术体系”。

  “草莓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的危害,如何才能生产出品质安全、优质高效的草莓呢?”扬州大学现代园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市草莓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高红胜负责现场讲解。

  扬大园艺与植保学院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展草莓组织培养、繁苗技术攻关,经过数十年努力,终于突破草莓繁苗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草莓茎尖培养技术”,并建立起“草莓无病毒种苗培育技术体系”,应用脱毒种苗繁殖生产苗,产量为普通苗的2-3倍,商品果出产率达80%以上。

  “土栽草莓一般论斤卖,我们的架式草莓最贵的能卖到30元一粒,亩收益通常在20万元以上。”高红胜介绍,目前扬州草莓种苗除了在省内大面积推广外,也辐射到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浙江、陕西、安徽、内蒙古、新疆等地。

  扬州草莓脱毒繁苗技术还走出国门,与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开展技术交流。“日本有家公司已经联系我们,将来扬州学习交流草莓育苗栽培技术。”高红胜表示,他们将加强与国内国际同行的合作,依靠科技创新激发草莓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科技赋能

  一二三产互动融合发展

  利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振兴,不是只有一粒草莓。

  在高邮卸甲,扬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的一处花卉基地,花卉种植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浇水、施肥、通风等工作,都由机器完成。仪征马集镇的黑莓产业园,联合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共同规划建设食品生物产业园,促进农业产业链前延后伸,让一产的种植项目作为二产的原料基地,并结合特色种植发展第三产业旅游观光,较好地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是第一产业,唯有融入科技创新,才能加速促进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进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袁秋华表示,近年来,市农业农村系统以打造农业园区为抓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培优培强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动能,为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带动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7个,其中包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产业园、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园区8个;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5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15个、农业院士工作站1个、农业研究生工作站2个,获得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田间转化成果25项,综合数量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

  人才引领农业现代化积蓄新动能

  “高红胜等专家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全市已建成7个,涵盖了水稻、小麦、蔬菜、生猪、家禽、草莓等领域。”袁秋华说,“十三五”是我市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长足发展期,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坚持专业技术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两手抓,引进和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双管齐下。近五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引进硕士以上农业相关高层次人才近百名,组织实施“绿扬金凤”优秀博士招引;实施定向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工程,全市共与300名学生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搭建优秀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平台,组织评选出29名扬州市“英才培育计划”优秀农业农村人才;落实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及市中青年专家选拔和考核工作,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每年参训人数达万人以上。

  “建好人才队伍的同时,我们还把农业科研创新实验室建到田间地头,让更多农业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袁秋华说,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市、县、乡综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能力和服务成效明显提高。

  “我们已经连续多年每年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0项以上,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应用率达85%以上……”袁秋华表示,农业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新兴科创名城建设在田间地头的具体实践。农业农村部门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龙头企业需求,引导鼓励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找准科技成果应用切入点,开展科技定制服务,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服务、规划咨询等多种方式,实现深度合作的精准化、动态化、长效化,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转化,助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0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