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7日),扬州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在扬州博物馆举行,各文博场馆的精彩活动也相继拉开序幕。据悉,今年的系列活动,不仅有精彩的展览,各文博场馆更围绕“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主题,以不同形式展现扬州地方特色文化,将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与全民共享。
兰竹石、梅花同框,“八怪”书画组团展出
作为扬州市“5·18国际博物馆日”重磅展览之一,昨天,扬州博物馆《一花一世界——清代扬州书画名家作品展》在二楼书画厅开展。展览分为“生活篇:繁花似锦”“祝福篇:瑞华凝晖”“雅思篇:玉壶冰心”三大板块,集中展示了数十幅扬州博物馆馆藏清初至清末民国初期的珍贵书画。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扬州八怪”八幅真迹组团展出,这在近年展览中颇为难得。“书画的保存和展出条件非常严格,为了文物安全,所以‘八怪’作品展出越来越少了。”扬州博物馆保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挑选了郑板桥、金农、汪士慎、李鱓、华嵒等“扬州八怪”的作品。其中,郑板桥的《兰竹石图轴》和金农的《梅花图轴》两件一级文物“压阵”,在同一展柜中同框出现。除了“扬州八怪”,清代扬州著名画家陈崇光、王素、李墅、管希宁、陈康侯等人的真迹也有多件展出。
扬州博物馆副馆长宗苏琴介绍,本次展品选择不在作者“来头”大小,而是从题材和寓意出发 ,“力求使每一位观众都能看懂传统书画,并从书画中汲取力量,引发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一花一世界’。”
记者看到,本次展览展品多以花、鸟、虫、鱼为题材,展现出极浓的生活情趣与蓬勃的朝气。在陈康侯的《岁兆图》中,如意、鱼、百合、柿子等寓意吉祥的元素集中出现,多而不乱、繁而不杂,画面中的花朵怒放,一只小猫抬头看花,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现场捐赠抗疫见证物,向战疫英雄致敬
昨天的活动现场,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扬州市公安局、皮市街社区向扬州博物馆集中捐献新冠肺炎防疫、抗疫见证物。
一件白色的透明雨衣,上面用黑色水笔铿锵有力地写着“中国加油 抗疫必胜”,这是皮市街社区捐赠的抗疫见证物之一。“这其实是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护服,我们穿了整整两个月。”皮市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徐颖介绍,抗疫初期物资紧张,社区买不到专业的防护服,工作人员只能披雨衣参与抗疫工作。
徐颖介绍,社区共有90余名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抗疫,承担每日上门排查、配送物资等工作。“回想那一段时光,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工作的艰辛,而是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她说,“我们整理了横幅、出入证等一批物资捐赠给博物馆,希望能与市民一起记住这段坚强的岁月。”
扬州市公安局捐赠的则是邗江分局苏北医院新区分院警务室临时党支部的一面党旗,由此向一批冲锋在前、坚守岗位、不畏艰险、忘我奉献的战疫英雄致敬。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说,收集、保存和展示这些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记忆的代表性见证物,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融合多元文化,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随着“博物馆热”的日益升温,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成为连接历史、文化、科技、生态、旅游、媒体、社会、大众等的重要纽带。今年,扬州不仅在博物馆内传统呈现历史文化,更在不同平台积极展示地方特色,融合了更多元的文化,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
昨天,扬州博物馆与邗江区政府、杨庙镇进行了共建签约仪式,并向杨庙镇的农家书屋赠书,今后,“流动的博物馆”将开进邗江区的更多地方。
“去年,我们在杨庙镇的农家书屋进行了一场《龙宝传奇》的亲子阅读会,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昨天扬州博物馆向杨庙农家书屋捐赠了扬博出版的系列精品书籍,今后将带去更多的传统文化课堂。此外,扬博还将根据时令,为邗江区的青少年以及感兴趣的居民定制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南京举行,诸多扬州元素将在南京的文博舞台上尽情绽放,其中就有扬州博物馆的乐高积木主题展示。由乐高拼接成的馆藏文物西汉铜染炉以及博山形铜香薰,造型逼真,让传统文化多了时尚感。
而昨天开幕的南京博物馆总馆“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联展”上,31件(套)扬州文物助阵;馆外进行的南京都市圈联盟博物馆研学项目推介上,扬州雕版印刷、通草花技艺与其他城市的非遗项目同台竞技,现场展示扬州地方特色文化。(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