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扬大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应用于百余大泵站 历经十多年攻下治水难关 做科研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
5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昨天(5月25日),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就有一个团队,历经10多年坚持不懈科研攻关,最终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泵站等100余座大流量泵站。
这项名为《南水北调工程大流量泵站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的成果,是扬州大学陆伟刚教授团队研究获得的。据了解,大流量泵站在我国平原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在水资源调配、抗洪排涝、水生态改善、农业排灌等重要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技术因素的限制,我国早期的泵装置流道设计只能采用基于断面平均流速的一维设计方法,但这种方法无法满足大流量泵站的建设发展需求。
“问题也是科研的信号。2000年,我们成立了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流道三维优化设计方法’,发明了水力性能优异的大流量泵站系列化进、出水流道,大幅提高了泵装置性能。”陆伟刚说。
“经过十多年努力,这才集成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流量泵站创新技术体系,实现了高性能泵装置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科研团队成员徐磊介绍,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充分说明,做科研必须要有专注力,具备“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
记者了解到,经水利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这一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已经应用于100多座大流量泵站建设。水利部选定的检测机构,对其中22座泵站的检测结果显示,泵装置模型效率平均达到80.2%,与20世纪末我国大流量泵站总体水平相比,泵装置效率提高了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虞璐 汤薛艳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