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扬州市发布2021年民生“1号文件”

80个重点民生项目出炉 加码“好地方”幸福生活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昨天,扬州市政府举行2021年民生“1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围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颐养之城建设、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等9个核心板块,80个重点民生项目服务清单新鲜出炉。

  扬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让扬州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的目标,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并以“1号文件”的形式进行发布,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民生幸福之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好地方”扬州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从去年9月份起,“1号文件”起草组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民生调研,在充分总结民生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深入系统谋划新一轮民生项目。扬州市2021年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将加快补齐短板、提升供给水平,有效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民生需求。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锴竑,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政局局长王振祥出席会议。

  迈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 充分体现民生工作的规律特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此次发布的民生“1号文件”共包括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颐养之城建设、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等9个核心板块、80个重点民生项目。

  “具体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顶层设计与群众需求相结合,长远规划与年度目标相结合,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清单逐一明确各个项目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启动和完成时间、年度投资计划和资金来源,确保每项民生实事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伟介绍,坚持顶层设计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力求体现“民生建设显民意,建设民生惠人民”;坚持长远规划与年度目标相结合,聚焦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等发展目标,安排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立足当下推进项目,紧扣民生热点难点,务实推进“一老一小”民生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民生项目;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在集中财力保障基本民生,积极推进民生重点工程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分清轻重缓急,制定财力允许范围之内的目标任务。

  同时,扬州市还制定《2021年民生幸福工程项目清单》随文下发,在清单中逐一明确各个项目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启动和完成时间、年度投资计划和资金来源,确保每项民生实事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加快夯实民生工作的基础底板

  为加快夯实民生工作的基础底板,今年的“1号文件”将着力补齐短板。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力度,启动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8所,其中幼儿园20所、义务教育学校5所、普通高中3所,总投资35.3亿元,建设面积40.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增加幼儿园学位4140个、义务教育学位5520个、高中学位900个,将有效缓解基础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富民增收方面,继续落实好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全市城镇将新增就业5万人、再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交通出行方面,将建成江平路、运河路、润扬路、万福路快速路,完成G328仪征段和江都新都路至广州路段改扩建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80公里。

  适当提高标准。社保方面,从申办流程、病种范围、待遇标准、用药指引等四个方面统一全市职工医疗保险二类门诊特殊病种有关政策,统一后二类门诊特殊病种将增加至26个,一个医保年度内发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安全保障方面,扎实开展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暨技防城智能化建设行动,全市新增人脸识别服务点位1000个,更新或新建智能卡点或微卡口500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面,在去年各地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和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80%以上的基础上,今年各地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将再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和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将再提高10个百分点。

  有序扩大覆盖面。医疗方面,将70岁以上老年人挂号、缴费、取药优先窗口试点和提供80岁以上高龄老人伴医服务范围扩大至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和专科医院。水环境治理方面,将实施乌塔沟、北护城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建设北山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二期)工程,建成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覆盖率将达30%。

  聚焦新诉求、谋划新项目 努力打造民生工作的特色亮点

  彰显运河文化,积极加大精神文明供给。将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大剧院,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览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积极延伸文化触角,举办送文艺、送讲座、送展览、送非遗资源进基层等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文艺名师(名家)送优质文化资源进基层活动200场次以上,服务群众10万人次以上。

  强化科技赋能,着力提升公安便民服务水平。将以“公安1号窗口”建设为抓手,在120个派出所建设可办理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综合业务的“全科窗口”。着力推动人民群众个人高频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搭建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平台。

  创新思路举措,加快推进颐养之城建设。聚焦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新创建31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颐养示范社区。为2100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更多助老设施,提供更多生活辅助。

  加强风险防范,政府付费为群众购买综合保险。由市级财政出资,为市区所有户籍居民购买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伤害险和自然灾害家庭财产综合保险,该保险的责任范围包括因暴风、暴雨、暴雪、雷击、洪水、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家庭火灾等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是扬州市进一步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的重要创举。(记者 姜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7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