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 看扬州如何共答“联考题”

  原标题:一场座谈会推出长三角一体化系列“硬核”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 看扬州如何共答“联考题”

  今年将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宁扬城际等工程

  初夏的长三角,生机盎然。

  日前,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举行。会议审议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明确将实施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协同制定京杭大运河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推动北沿江等多个高铁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等一系列“硬核”举措。

  作为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城市,扬州如何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紧密联系、融合发展,加速“一体化”、共答“联考题”?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交通互联 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筑牢发展硬基础

  “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是我们招商的重要目的地,高铁没开通时,我们需要去镇江坐高铁,现在在扬州就可以坐高铁直达上海,招商效率明显提高。”扬州一名招商工作人员说。

  交通是扬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曾是扬州的短板。如今,短板锻造成了长板。去年12月11日,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运营,连淮扬镇铁路全线开通,扬州全境迈入高铁时代,乘坐高铁从扬州到上海最短仅需1小时40分钟。至此,扬州实现与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无缝对接。

  这是扬州坚持以交通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但不仅于此,宁启铁路复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江广高速改扩建工程提前通车,京沪高速扩容改造及南延工程加快推进,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正式通航,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速,三种交通方式国家主干线在扬十字交汇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扬州将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宁扬城际等工程,全力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龙潭过江通道、通扬线高邮段航道整治等在建项目。“十四五”期间,扬州将实现北沿江高铁、扬镇宁马城际引入扬州东站,打造“站城融合”全国示范枢纽;实施扬泰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工程,打造长三角“旅游门户机场”。

  产业共融 一个个合作新成果构建发展新格局

  “链”接长三角,共谋一体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统筹布局生产力。

  扬州高新区,是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阵地之一。“我们的客商绝大部分来自上海产业转移和央企扩大投资再发展。这些转移,既包括产业产品的迁徙,也包括人才人员的迁徙。”扬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招商局局长李仲飞说。

  落户扬州高新区的上海鹍远基因癌症早筛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主要进行癌症早筛及早诊试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建成后将成为达到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全球产品供应中心。

  在扬州这片产业发展的沃土上,不少项目都与长三角有着深厚的渊源。这和扬州主动“走出去”“引进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密不可分。扬州坚持把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作为招商的重点区域,密集开展了长三角招商周、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双月招商、对接上海百日招商等招商活动,并在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重点地区设立了51个招商驻点,其中仅在上海就有33个。去年进博会期间,我市集中签约15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87.3亿元。

  好项目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扬州围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等标志性产业,壮大发展新型显示、航空、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深化与央企国企、大学大院大所的合作,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研究院、“两站三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放大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等平台效应,瞄准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形成全流程创新产业链。

  民生共享 一张张百姓笑脸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扬州与长三角城市同频共振,百姓获得感持续提升,民生“幸福圈”日益丰富——

  医疗资源跨省流动。日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医生在本院内,通过爱加健康平台与上海儿科医院医生进行了联合会诊。这意味着,扬州百姓不出扬州,就可以共享外地优质医疗资源,避免了外地就医长途奔波。

  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扬州挂号网与南京智慧医疗公众健康平台实现连接,异地就医门诊结算系统已与上海、浙江联网,异地就医备案程序进一步简化,刷卡实现实时结算。

  户口迁移避免奔波。今年3月,沪浙苏皖四地户籍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迁移户口业务全覆盖。居民只需在迁入地申请办理即可,再也不用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来回奔波。

  此外,扬州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守住一体化绿色本底,组织开展“清洁降尘”蓝天保卫一号行动和“治臭氧·控源提优”蓝天保卫二号行动,对801项管控清单企业(点位)实施拉网式整治;将长江扬州段82.4%的岸线划为岸线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去年沿江新造林4216亩;将全市1362平方公里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共享文体资源,汇聚长三角智慧。市图书馆与南京金陵图书馆、镇江市图书馆建立区域合作联盟,实现讲座、展览以及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主动与上海图书馆对接,推动长三角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深化长三角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互动。(通讯员 发改 记者 丁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