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江苏省第8个“4·8司法日”。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市司法行政系统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法治惠民举措上整体发力,不断夯实法治根基,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以高水平法治增强扬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好地方’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一直是司法行政部门不变的方向坐标。”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姚爱国说。
法治赋能,走出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健全法治保障机制、打造精准法律服务品牌……”今年2月,市司法局公布了六项举措,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月,扬州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聚焦高技术船舶、智慧城市、酒店用品、大数据、精细化工、毛绒制品、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成立了54个“产业链+法律服务”专业联盟,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法律咨询、法律法规宣讲等精准服务,制定“标准化+个性化”方案,帮助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截至目前,已组织律师走访企业1500余家,提供建议1510余条。
扬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和精准度,该局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解困帮扶”活动,协同本级工商联,遴选优秀律所与135家商会结对,为商会及会员企业提供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保护、合规管理等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等法律服务。同时,推进律所结对乡镇街道,在重大事项决策、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延伸触角,畅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1年12月5日,市司法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成立扬州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专职律师进驻,提供法律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今年还将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畅通“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绿色通道。
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站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统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改革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布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共建成市、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6个,月均提供公共法律服务2万多人次。
如何完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让群众享受足不出户的便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热线平台方面,统筹建设了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12348热线平台,月均接听热线电话近4000人次。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45件。
为增强基层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市司法局还将新培养5000名“法律明白人”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这些以村(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基层力量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将充分参与“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活动,参与村居重大事项的民主决议、民主议事,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范晓杰 黄静 葛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