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素影清风遣淡香——扬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特展”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揭开面纱,本次展出了扬州博物馆馆藏仕女画精品67件(套),时间跨度从清代初期至近现代,分为“佳人在侧——仕女生活”以及“神女仙姿——传说故事里的神女”两个部分,所展画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部分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为庭园弈棋,或为竹林抚琴,或为红袖添香;部分源于神话传说,或为麻姑献寿,或为钟馗嫁妹……无不神情毕肖,风格秀逸,尽显古代仕女闲逸的生活百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扬州八怪”笔下的仕女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随着社会对女性审美要求的不同,表现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六朝的秀骨清像,到唐代的丰腴华丽,再到宋代的端庄秀丽,延及明清的纤弱娟秀……可谓仪态万方,各有千秋。作为扬州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扬州八怪”的书画作品几乎从未在馆藏书画展中缺席,本次展览同样精选了4件“扬州八怪”的作品,其中罗聘1件、黄慎3件。
罗聘的《指画唐人诗意图轴》是根据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诗《长信秋词》而创作的,描绘了汉代班婕妤失宠后,独自徘徊孤寂的心情。画中仕女手执纨扇,侧身站立,凝视前方。面部淡墨轻勾,设色妍雅明洁,衣带转折飘扬,有秋风萧瑟之感。而更为特别的是,罗聘以指代笔作画,意象简略而神情毕现,显示了画者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黄慎的3件作品均为麻姑主题作品,其中两件为麻姑进酒图,一件为麻姑献寿图,均在“神女仙姿——传说故事里的神女”板块。扬州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封冰介绍,黄慎一生画了大量的麻姑像,麻姑为道教人物,画中的形象多为乘鹤、骑鹿,手捧仙桃、美酒、佛手等物,取吉祥长寿之意。
个性鲜明的仕女形象
与大多数画作中温婉恬静的仕女形象不同,在陈康侯的一组画册中,女性的形象有了更多的可能。
这是一组册页,共展出了8件作品,位列第一个展示的便是一名身着红衣单脚立于马上的少女形象,一旁有人敲锣、吹奏乐器,还有刀、枪等道具,似是正在表演。还有一幅画中的女性则是明显从事杂耍的艺人,肩头坐着一个小猴子,小猴子被线牵着,女子手中握着线的另一头,其身后还有敲锣的老翁,老翁背着工具箱。
画册中,还有正在船头梳妆的船娘,撑伞交谈的妇人、正在喂奶的乳娘、修补衣服的女人、对坐抚琴的女人等,通过场景以及外形的刻画,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处于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场景中女性的生活状态,女性的形象也变得生动丰满起来。
不一样的“外地”仕女
本次展览展出的大多为扬州地区画家作品,除了“扬州八怪”,还有王素、陈崇光、陈康侯、汪圻等人的作品。“67件作品中,有超过50件从未展出过。”封冰介绍,在馆藏仕女画中,除了有扬州画派作品,其它地区的画家作品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展览中展出了一件改琦的《簪发仕女图轴》。改琦,松江(今上海市)人。他擅长仕女画,使晚清时期仕女画风靡一时。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改琦笔下的仕女与扬州画家笔下的仕女形象是有明显差异的。”封冰介绍,扬州画家笔下的仕女身形与面容更为纤细,且多以淡墨晕染,面部仅用寥寥数笔进行刻画;而改琦笔下的仕女人物造型更为丰腴,面部加入了淡粉色彩,带有较为突出的西洋色彩。( 林倩雯 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