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国内航运界专家会聚扬州,探索船舶产业绿色智慧发展之道—— 集智追绿 看一艘船 如何行稳致远

  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7月11日,是第十八个中国航海日。当天,来自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专业委员会、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等的业界专家,以及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局金陵船舶等扬州重点船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受邀出席首届“扬海丝路发展论坛”,共话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下的船舶制造业、港口物流业和邮轮产业发展之道。

  江苏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大省,在沿江地区,由南京、扬州、泰州、江阴、南通组成的船舶制造业“江苏板块”,由于企业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市场能力强,船舶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其绿色低碳、清洁循环的发展方向正引领全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风潮。

  “扬州船舶制造业规模总量占全省的30%左右,占全国的10%左右。”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副总经理杭仲九表示,在世界船舶建造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中,“扬州船”要紧紧围绕“双碳”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对航运带来的影响,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加速推进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加紧新能源船舶产品战略布局,确保“扬州船”行稳致远。

  “碳”索到了关键当口

  “2011年1月,《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正式生效,规定从当年1月1日起,所有建造的船舶应满足TIERⅡ排放标准;2023年1月1日起,对国际航行现有船舶提出能效指数,船舶污染物排放法规要求日益严格。”说起国际船舶制造的最新排放标准,杭仲九忧心忡忡。

  减少碳排放,最关键是能源替代,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目前,航运清洁能源主要包括LNG(液化气)、甲醇、氨、氢等四种燃料,但它们普遍存在更易燃爆、腐蚀性强的特点,限制了船舶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使用率。 杭仲九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航运业减排目标的关键手段。目前,清洁能源利用速度赶不上需求,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障碍。 减排,船企是最受挑战的群体之一。“我们导入的是日本川崎精益造船模式,也很早就开始注重减排。”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挺表示,从对标国际排放标准来看,“中海运”船东检验一次合格率已从91.7%提高到99.2%,综合能耗下降了63%。

  近年来,中海运也在加快拓展产品线,不断推出新能源船舶。其中,16000标箱就是储备产品,该产品系国内首次采用纯电动动力的集装箱船,今年3月由中海运母公司签订了2艘订单,明年交付。

  今年早些时候,招商局金陵船厂先后向芬兰、意大利、土耳其等国交付5800米车道货物滚装船、7800米车道货物滚装船、63500吨散货船等3艘大型船舶。其中,7800米车道货物滚装船是混合动力滚装船,系世界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短海货物滚装船,拥有多项创新性节能环保装置,能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在港口停留期间,船舶可使用总功率为5MWh的巨型锂电池储存电能,借助轴发电机和35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停泊时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零。

  “绿色发展方式是航运市场的大趋势。”扬州市船舶商会会长黄学伟提出,扬州船企要加快全流程“绿色脱碳”进程,“我们只有主动变、加快变,早适应早行动,严苛的国际公约才能成为又一轮发展新机遇。”

  “智”造已成集体风潮

  近日,招商局金陵船舶宣布,已研发出8000车位汽车滚装船,保证未来10年不落伍。这是该船企借力重工船舶高等研究院抢占智能船舶装备和创新技术制高点的一大举措。该船企还开发出了滚装船关键设备,填补了国产化研制空白,向军民两用方向推广,目前样机已经问世,将接受国家工信部验收。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制造步伐。近年来,扬州船舶工业也积极开展智能化转型探索,通过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等,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了进一步推动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良好基础。

  在招商局金陵船舶扬州公司,智能化制造已成风尚。辊道输送系统、条材生产线、管加工车间、光伏改造工程、空压机余热再利用、VOCS废气监测系统等,全部采用了智能化装配。

  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国荣介绍,公司正加快机器人的运用,“近几年随着环境改善、机械化程度提高,船舶行业已从过去的‘脏累苦’转变为现在的‘高新尖’。我们加大‘智改数转’力度,解决了新研发船型不能产业化落地的问题,在关键设备研发方面坚持国产化,牢牢将供应链把握在自己手中。”

  新大洋造船常务副总经理陈鹤荣表示,智能船舶技术要变“注重造躯体”为“注重造内脏与神经系统”,以“智能技术”推动“动力、配套与信息装备技术”更新换代,提升船舶航行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环保性。其次,要把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加快发展船舶高端制造技术,使生产效率赶上先进水平。

  “从目前来看,扬州广大船企要加快在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步伐。”陈鹤荣认为,“智改数转”体现在船舶制造的方方面面,首先需要针对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的顶层规划,由点及面、由表及里逐步探索智能制造的推广路径,推动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产业链等智能化改造;其次,要明确创新驱动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路径,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船舶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提升。同时,要不断培育创新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丰富人才队伍,创新产业生态,提高科技创新源能力。

  拓展高附加值船舶产业链

  游艇、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客滚船、散货船、水泥运输船、成品油轮、半潜船、多用途重吊船、极地探险邮轮、储油船……昨天的首届“扬海丝路发展论坛”上,与会船企负责人发布了“扬州船”家族系列,其中游轮、极地探险邮轮、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以前鲜有“露面”。

  “扬州水域面积占比30.5%,是长三角地区平均占比15.63%的近2倍。扬州市境内有主要河流1111条,总长6060公里,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长江、淮河、大运河流经的城市。”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韦之杰列出“扬州水”的特征,直言扬州要打造游艇建造基地,成为长江、运河游船的创设中心和生产基地。

  韦之杰表示,扬州是江苏船舶制造业大市,不仅要“造船”,更要围绕“船”这个主体拓展高附加值船舶产业链。他建议,可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业基地”,围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科技、航运教育、航运法务、航运政策等发展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业;依托运河千年文化传统,借助开放口岸优势,构建航运文化创新中心。

  从造船到航运,再到航运经济、乐水产业,专家们坦言扬州要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做好船舶和“水文章”。韦之杰建议,扬州因水而兴,可大力发展水上世界、游泳、跳水、潜水、新船试场、智能测场、水下考古、水生物培育等关联产业,在陆上建设航海文物馆,展示船用实物,拓展船舶配件制造产业。

  重庆市东江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琢认为,扬州是长江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从重庆到上海的长江游轮内河游是目前国内最安全、最舒适、最经济的航线之一。目前,长江上万吨游轮已经出现,正进入环保、智能、节能领域,扬州可以充分利用好本土船企的制造优势、技术优势,在游轮等特种船舶制造上展开研制,并深度融入游轮营运、维修领域。

  “江河交汇的长江扬州段船舶正呈现大船越来越大、小船越来越多的特点,大船顶天立地、小船铺天盖地,‘扬州船’在产业链中正越来越走近中高端。”扬州海事局局长郭学军表示,建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难度船舶的梦想,正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逐渐变成现实。(吴向波 陈菊琴 嵇长青 张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75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