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首辆“好巴士”从扬州火车站驶出。
张卓君 摄
▲“好巴士”行驶在车水马龙的老城区。
司新利 庄剑翔 摄
中国江苏网9月21日讯 昨天上午8点,记者在扬州火车站乘上了“好巴士”公交车进行体验。和普通公交车相比,“好巴士”不论从舒适度、美观度还是智能度上都有大幅提高。市民亲身体会后,纷纷大赞“真是好巴士”。记者发现,从扬州火车站到江都客运东站,全程仅需68分钟。
时间:上午8点
地点:扬州火车站
车身宽敞明亮,座椅增加
宝蓝色的车身,14米的加长设计,“好巴士”外观看起来非常美观气派。
走进车内,42个座位整整齐齐,座椅柔软舒适,过道宽敞明亮,整个车厢给人一种视觉享受。“终于赶上坐一趟好巴士了”“哎呀,是不丑,宽敞多了”、“位置多呢,不用担心会坐不上了”……市民排队上车后,面露笑容,纷纷赞叹道。
上午8点,“好巴士”准时发出。
时间:8点20分
地点:石塔寺
儿童座椅改良,方便照看
车辆一路行驶,记者观察到,整条公交快线上,几乎很少有其他车辆占用,因此司机开得又快又稳。刚过了20分钟,“好巴士”就已经到了石塔寺。
乘客李炜佑带着27个月的儿子闹闹,一起乘坐“好巴士”。他先来到儿童专座旁,很快将儿子安顿好,自己再在一旁坐下。“儿童专座低了不少。”李先生说,“以前公交车上的儿童座椅太高,把孩子放进去有点费事,而且旁边的座椅成人坐上去腿都会悬空,再加上车上晃晃悠悠地,刹车时候人容易坐不稳。”李先生认为:“还是现在这样的设计好,脚能踩在地面上,孩子乱动也能及时进行照看。”
李炜佑说:“孩子平时就喜欢坐公交。今天扬州‘好巴士’第一天试运行,就带着他来看看。”一路上,车开得平稳而顺利,闹闹也伸出小手,不断挥舞对爸爸说:“开心!”
时间:8点27分
地点:琼花观
2元有空调,性价比高
8点27分,仅花费7分钟,“好巴士”就顺利从石塔寺行驶到琼花观。年轻人小魏一直坐在靠在窗口的位置,面带微笑。
小魏告诉记者,他家住在京华城附近,上班地点靠近江都,是88路的“老乘客”。“每天来回上班,简直就是煎熬。”小魏说,“从家附近上车,到江都区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再加上路面拥堵,实在又着急又无奈。”
“夏天的时候,车上没有空调,车厢里人又多,大家紧挨着,气都透不过来。”小魏笑着说,“今天一上车我就发现,竟然有了空调,而且座位也明显增多,不过价格依旧为2块钱,性价比提高了。”
小魏坦言,像他这样每天往返于扬州和江都的市民不在少数,光上班路上的开销,一个月就得多花百元多。“现在道路顺畅,人坐在车上又舒服,而且据说好巴士是天然气燃料,又环保。”小魏坚定地表示,“要倡导更多市民绿色环保出行!”
时间:8点32分
地点:解放桥东
老两口特意来“尝鲜”
8点32分,车辆行驶到解放桥东。“这是‘好巴士’吧?”车门一打开,63岁的老人丁啸和夫人赶紧上车询问,随后又相互搀着一起上了车。
“终于等到这辆好巴士了。”刚坐下,丁大爷就来不及地对记者说,“从‘好巴士’开始征集设计的时候,我就天天关注报纸。今天一大早就和夫人出门,准备尝个鲜。”
据悉,丁大爷夫妻俩就是特意来乘坐“好巴士”。“一开始坐错了,发现后又下车重新等。”丁大爷说,“果真不一样呢!这个车身多长,位置多宽敞啊。”丁大爷抬头四面环视,一边说着,一边摩挲着座椅。“软绵绵的,一坐上去就感到很舒服。”
对于扬州“好巴士”,丁大爷也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扬州目前暂时没有建地铁的条件,‘好巴士’比地铁省钱,也便于我们市民出行。”他说,“刚才在站台处,车辆还有多久进站等都有提示,一目了然。智能化公交真不错!”
最后,丁大爷还提出希望:“这次试行肯定是成功的,希望能形成交通网络,纵横都有,方便更多市民。”
时间:8点46分
地点:广陵大桥
台阶障碍少,老人更安全
车辆平稳前行。仅仅46分钟,就从火车站行驶到东区的新桥——广陵大桥。今年78岁的王大爷坐在车辆的最后一排,一边朝外看看风景,一边不断点头。
“坐上这辆好巴士观光看风景,非常好。”王大爷满足地说。为何坐在车辆最后一排?王大爷笑着摆摆手:“一点都不困难,这就是我发现的最大好处。”他手指着车厢内的台阶说:“以前车上有好几层,台阶又高,这次变低了,也没那么多障碍了,我很方便地就在后排找到位置坐下。”
王大爷告诉记者,他平时出门,都乘坐公交车。“年纪大了,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车上的台阶需要努力跨上去,有时候还没站稳,车辆就开了,多处障碍要处处留心。”不仅是王大爷,坐在后排的其它老人们也表示赞同,“这辆车上就没看到太多障碍,很安全。”
时间:9点08分
地点:江都客运东站
全程30公里花费68分钟
“江都客运东站,汽车底站到了。”上午9点08分,记者乘坐的“好巴士”顺利进站。整条线路共约30公里、21个站台,途中经过石塔寺、文昌阁、解放桥等高峰上下站台,总共花了68分钟。“好巴士”经过舜天东路扬州与江都城郊附近时,还有不少警察在路边执勤,共同保障“好巴士”的安全运行。
“都已经到站啦?”车停稳后,不少市民这才发觉,随后依依不舍地下了车。“是不错呢”、“下次还要坐”……
休息片刻,记者再次乘坐该辆好巴士原路返回,用时与去时基本持平。记者 黄媛媛 薛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