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次差路整治,既是民生关切,也是民心所向。近年来,我市部分农村公路因建设时间长、车流量大、超负荷运行以及管护不到位,导致部分道路破败不堪、损毁严重,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深入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助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我市自2024年起迅速行动,扎实开展农村公路次差路段排查整治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
精心排查,建立“专门账本”。2024年年初,市农公中心会同各区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结果,对全市农村公路路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排。通过全面普查、重点核查,深入梳理农村公路次差路段,建立专项档案。我市农村公路现次差路段约470公里,涉及线路96条,占农村公路总里程8%。
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动态消灭差等路,提升次等路”的工作原则,建立次差路段整治清单,按照“一路一方案、一路一措施”工作思路,制定整治方案。对现摸排出的次差路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到2026年底前全面整治到位;同时建立次差路段整治长效机制,对新发现的次差路段,坚持动态整治,分批次、分重点予以治理,实现农村公路路况水平稳中有升。
有序推进,提升整治效果。市、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2024年结合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和养护水平提升工程,优先安排群众出行需求大、农产品运输需求旺盛、通行客运班线及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路段。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304公里,占次差路段的65%,极大地改善了整治沿线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
休宁县岩万南路(涨山铺至高新区段)整治前后对比照片
下一步,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持之以恒,秉持“动态排查、动态销号”原则,对农村公路次差段予以持续整治,确保闭环整治到位,实现农村公路路况水平稳中有升,为农村公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