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合肥有群“银发摄影人”:为高考“留影”十二年,拍摄近万张照片

“今年中高考结束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咱们同学现场拍摄的优秀照片。”上周四,刘庆宁在本学期最后一次摄影课上,依照惯例,从摄影技巧、选题角度等方面点评着师生们拍摄的高考现场照片。

76岁的刘庆宁是合肥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从2012年开始,每到六月考试季,刘庆宁和他在老年大学的“老伙伴”,少则二三十,多则近百人,都会前往合肥市的不同考点,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考点外的点滴瞬间,粗略统计已拍摄近万张照片。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这群银发摄影师的“坚持”故事。

刘庆宁在老年大学上摄影课

一次偶然就坚持了十二年

刘庆宁很早就接触摄影了,但直到2011年退休后,刘庆宁才重拾摄影爱好,报名参加了合肥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年轻时囊中羞涩,中年时精力又都放在工作上,一直没机会好好练习。”

在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庆宁和他摄影班同学们将“高考”摄影纳入了每年的“必修科目”。“那时候,合肥晚报的一些社区报版面需要摄影不同类型的摄影素材。”刘庆宁觉得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件,如果通过他们的镜头,让读者看到家长和考生最真实一面,就很有意思。“所以,就向编辑提议能不能开一个‘高考面孔’专栏,编辑随即同意了。”

当时,刘庆宁和几个摄影班同学一拍即合,十几位银发“摄影小白”各自就近找了几所高考考点前往拍摄。“为了方便及时抓拍,我那时会带两个相机,包括一个抓拍人物表情的长焦相机。”

在他的感染和发起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进来,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刘庆宁自己的摄影水平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由于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刘庆宁留校担任摄影教师。在那之后,他和他的摄影团队“团队”就更壮大了。

最多一年“银发”拍摄队伍近百人

十二年间,这支“参与高考”的银发小分队人数在不断增多。2023年中高考期间,有近百人参与拍摄。这其中既有老同志的坚持,自然也有“新生力量”的不断涌入。

77岁的杨国太就是“老同志”之一,他也是最早一批加入拍摄队伍。之所以坚持至今,杨国太凭的就是热爱。“我本身就对人文纪实类摄影很感兴趣,加上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在这中间,我希望能通过相机镜头‘讲述’着不同的人物故事。”杨国太告诉记者,每年现场拍摄后,还会有不少家长主动加上微信,给他拍摄的照片点赞,这让他很开心。

而相比于刘庆宁和杨国太,66岁的周红算得上是一位“新人”了。2015年,周红成为老年大学摄影专业的一名学生,他的老师就是刘庆宁。得知每年都会有一批老年大学师生加入中高考拍摄队伍,彼时还是一名“新手”的周红,却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

周红(蓝衣)举着相机在高考现场抓拍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周红对高考有着一种特殊情感,“高考真切改变了我的命运,正巧退休后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了,我就想用镜头把高考记录下来。”

今年高考前,包括杨国太和周红在内的四十几位老年大学生师生积极加入队伍,拍摄了千余张考点现场的真实瞬间。这让发起者之一的刘庆宁特别开心,“对于我们这群退休的老年人来说,这样既为社会做了贡献,又展示了自己的摄影才能,一举两得。”

转居幕后,参与热情依旧不减

2012年以来,每年高考期间,刘庆宁基本上都是来得比考生早,走得比考生晚,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多年。

今年高考,身体有恙的刘庆宁不得已转居幕后,但他参与热情不减,在“朋友圈”广发“英雄帖”,募集队伍成员,除了这些年‘雷打不动’的骨干成员外,在刘庆宁的号召下,还加入了一些社会上的摄影爱好者。

“学了摄影,要能用得上。”

刘庆宁和他的团队或许因高考拍摄而成立,他们拍摄内容却也不局限于此。曾经,他们还尝试着把摄影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刘庆宁告诉记者,曾经他还带着学员们,在2个多月时间里,登上合肥高楼去拍在朝霞里城市模样、南淝河的翠绿以及华灯初上的夜景和流光溢彩的街道,优秀照片经过统一收集,还举办过相关的摄影展览。

“许多人和我说,通过他们的镜头,没想到‘朝夕相伴’的城市有那么多美的瞬间,勾起了他们曾经许多美好回忆。”听到市民们对作品的肯定,刘庆宁开心之余,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作为一名“银发摄影人”,刘庆宁告诉记者,只要自己还拍得动,就会一直拍下去,带着学员们一起用镜头发现美、感受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去记录和传播美。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汪涛/文 受访者供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