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要闻

人才改革:以“第一资源”突破发展桎梏

【领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诸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因此,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但也必须看到,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这也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正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部署,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等具体要求,致力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并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才的报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破题】

掰开“卡脖子”的手

光刻机、镀膜机、刻蚀机等前沿设备高速运转;流片、封装、质检等生产车间高效运行……昨天上午,烈日当空,在位于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的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内,生产热情丝毫不输气温。

“别看我们机器装备都是‘大家伙’,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小巧得很。”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瞿欢打趣地卖了个关子,随后打开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介绍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滤波器芯片。”

透过显微镜,沈瞿欢的“宝贝”才得以露出“真面目”。

“它体积虽小,用处却非常大!”沈瞿欢欣喜地介绍,滤波器芯片直接关系到信号的接收与发射,被广泛应用于移动5G通信终端、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模块等场景,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

从前,国内滤波器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现在,在天通瑞宏等企业的努力下,国产滤波器芯片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0%左右。

掰开这只“卡脖子”的手,离不开嘉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2018年,嘉兴在全省率先提出“嘉兴人才日”,喊出“在最红的地方遇见最好的你”的响亮口号;2021年,“嘉兴人才码”推出,实现“一码在手、服务全有、畅行全市”,为入库的近百万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嘉兴新招频出,“一揽子”人才政策吸引了无数人才驻足,也让很多和天通瑞宏一样的初创企业享受到政策和人才的双重红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兴半导体产业逐渐形成集聚趋势,海宁市政府主动上门邀请天通瑞宏入驻筹建中的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并且多次上门走访,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痛点难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2021年,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开园,天通瑞宏成为第一个“拎包入驻”的企业。

“从租赁厂房到入驻产业园,我们基本没有花费什么心思,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研发人才培养和生产设备投入上。”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褚天麟欣喜地说,公司有了高规格的场地,对吸引人才来说无疑是个加分项。

2021年,天通瑞宏迎来了人才招引征途的转折点——毕秀文博士决定从无锡举家迁移到海宁,助力天通瑞宏攻克产品技术难关。同年,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

制约天通瑞宏人才发展“卡脖子”的手,就此被掰开。

人才一旦开始集聚,就必定产生“虹吸效应”。2022年,天通瑞宏又吸引了清华大学博士沈君尧和埃塞俄比亚籍电子科大博士Workie Temesgen Bailie加盟。

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通瑞宏积极与国内各高校合作,2022年在国内率先发布了三款TF-SAW超小封装滤波器,其中一款双工器采用1612封装(1.6×1.2×0.55mm)尺寸,更是全球首发。产品B25+66+70四工器的研发,标志着公司实现了自主高端滤波器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一举拿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

目前,公司在无锡、成都、海宁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30%左右,有近百款新产品相继问世,已申请130多项专利。

此外,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已升格为国家级,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

2023年,嘉兴科创人才集团成立,成为嘉兴深化人才改革的重要探索。作为嘉兴人才工作市场化的平台,嘉兴科创人才集团突出改革赋能,发挥与嘉兴长投集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优势,以政府产业基金为牵引,以深化人才服务为抓手,通过金融服务“组合拳”为人才创新创业赋能添力,加快构建“科创+金融+人才+产业”的发展模式。

今年,通过省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嘉兴市政府产业基金投资天通瑞宏项目,帮助天通瑞宏进一步增加产能,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扩大领先优势,推动其成为国产滤波器行业的领军者。

从“0”到“1”,天通瑞宏行之不易;从“1”到“100”,产业发展锐不可当。

“今非昔比啦,现在无论是产业集群还是奖补政策,都是我们的‘加分项’!”沈瞿欢感慨万千,“前段时间合肥工业大学派了1位博士、2位硕士在我们产线上学习,那位博士说,毕业后很想来天通瑞宏工作!”

在嘉兴,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嘉兴人才发展政策的红利,释放出澎湃的创新创业动能。数据显示,嘉兴新引进就业大学生连续4年超10万人,2024年名列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全国第二十、浙江省第三。 

【深化】

以强有力保障推动“才聚嘉兴”

从“人才日”到“人才码”再到“人才集团”,对待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嘉兴向来是用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诚意。

更好地服务保障人才,不仅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前,根据全省“三支队伍”建设部署要求,嘉兴正着眼长三角、打好组合拳,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全力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全市投融资环境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地、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支持。

事实上,嘉兴以政府产业基金投资为牵引,已经积极争取上级资本,统筹市县资金,形成基金投资引才合力。同时,通过构筑基金孵化育才基地、完善科创金融助才服务、推进住房安居爱才保障、优化人力资源聚才模式等方式,力争实现智力与资本的“双向奔赴”。

城市和人才最好的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嘉兴市级政府产业基金投资培育本地实体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60.5亿元;支持嘉兴科创人才项目22个,总投资22.02亿元。同时,通过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乌镇实验室等本地高能级科创平台合作设立子基金,高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人才项目引进,已储备项目100余个。

未来,嘉兴将加快组建嘉兴市梦想基金,实现资金循环利用,打造“嘉创无忧”人才金融品牌;推动孵化器项目招引落地,推动子基金管理人在新赛道“以投带引”,打造“嘉创空间”项目孵化品牌;瞄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统筹开发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人才资源,打造“才聚嘉兴”人才招引品牌;根据人才住房信息排摸情况,科学制定人才住房建设管理推进计划,打造“嘉里安居”人才住房品牌;围绕嘉兴“135N”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打造“嘉里成长”品牌,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