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张梦瑶 鲍立波
近日,在天台县街头镇一山村,经天台法院承办法官陈中云及镇、村干部的齐心调解下,74岁的赵大爷与67岁的堂妹赵大妈握手言和。两家之间历时三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这场纠纷的源头,是两家不足半米宽度的狭长过道。因赵大爷在过道堆放柴火等物品,赵大妈认为这是家里环境潮湿的原因,且下雨天时赵大爷家滴水檐的流水会渗漏到她家,导致患有风湿病的她一直久治不愈。
2022年至2023年,双方矛盾不断升级,镇村干部多次组织调解都没有成功。2025年春节前夕,赵大妈走进天台县社会治理中心提出诉求,要求排除妨碍。
作为县域社会治理的“中枢神经”,天台县社会治理中心立即启动“一案一专班”模式,组建了由资深法官、街头镇村干部、社会贤达参与的复合型调解团队。
今年3月初,调解团队第一次来到村里。经过现场调查和走访邻居,陈中云等人了解到了争议的来龙去脉。
为此,调解团队精心设计了“四步诊疗法”:第一步“把脉问诊”,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村里老人还原历史事实;第二步“对症开方”,针对赵大妈的封建迷信思想开展普法,对赵大爷的强势性格进行针对性疏导;第三步“温情施治”,邀请双方共同敬重的村支书参与调解,唤醒宗亲伦理;第四步“巩固疗效”,在协议达成时即监督执行。
4月16日下午,调解团队再次来到村里,并邀请了双方家人参与调解。从争议原因到相互理解,调解员们不厌其烦,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后,双方都同意了调解方案,调解团队马上起草了协议,当场签字。
当晚,在法官和镇村干部的见证下,赵大爷主动移除了过道里的杂物。
“我们在指导和参与调解中,始终秉承‘如我在诉’的理念,把本土和合文化和法治文化紧密融合起来。法官善于说老百姓的话,有利于真正促案结事了。”天台法院院长杨璐介绍,2024年4月天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员入驻社会治理中心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案件4497件,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