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文化

唐代的扬州让诗人魂牵梦绕 435首诗篇歌吟扬州

  唐代,是扬州历史上的第二个繁盛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在扬州流连忘返,并留下不少诗词佳作。昨天下午,本报与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等共同策划的“扬博大讲堂”——扬州城庆2500周年系列讲座,举办第六讲,特邀扬州大学副研究员华干林解读“唐代诗人与扬州”。

  1

  唐代扬州繁荣景象

  “唐代,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时代,是一个最开放、最浪漫的时代!”昨天下午,讲座一开始,华干林称,“唐诗,则是记录这个浪漫时代最华美的文字,也是我国古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华干林认为,唐代的扬州,农业、手工业、商业、航运、文化(宗教)、工艺美术、文学艺术诸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唐代的扬州,之所以能够称为大唐重镇,首先是因为它的政治地位高。扬州虽然不是都城,但大唐中央对它特别重视。”他举例说,唐初设扬州大都督府,有些朝廷功臣、重臣死后赠为扬州大都督,可见扬州大都督府已成为一种荣誉。淮南节度使是中唐之后所置,治所在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的人,同样是朝廷重臣。

  唐朝有“犯夜”的罪名,扬州没有“宵禁”。因此,因交通便捷,市场繁荣,开放的城市管理,让扬州不仅白天热闹,而且形成了夜市。这样繁华景象,令来自北方中原的人们惊奇不已,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旅游,他们在此留连往返,纵情放歌,用诗歌记录了扬州的繁荣景象和市井生活。

  2

  唐代至少有158名诗人

  写下吟咏扬州的诗篇435首

  那么,唐代到底有多少诗人来过扬州呢?

  骆宾王、李颀、王昌龄、孟浩然、崔颢、李白、高适、韦应物、顾况、戴叔伦、王建、刘禹锡、白居易、张祜、姚合、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杜荀鹤、罗隐、韦庄……华干林称,这是唐代游过扬州的部分著名诗人,“扬州大学李坦先生主编《扬州历代诗词》,收录了唐代158名诗人吟咏扬州诗篇435首,当然这肯定是不完全统计的数据。”

  此外,清朝初年编修《全唐诗》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收录唐代诗人2529人的诗作42863首,这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诗歌总集,而主持编撰者曹寅,康熙名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编撰地点就是扬州书局——天宁寺。

  3

  李白曾六次游扬州

  第一次花了约合人民币1个亿

  华干林称,史料记载李白曾六次游扬州,“第一次来是在开元十四年(726),当时李白在扬州逗留半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三十万金是什么概念?有人做过计算,按当时的物价,可购米三十万石。古代一石是今天的150斤,三十万金可购米四千万斤,换算成今天的物价标准,约合人民币1个亿。”足以说明李白非常有钱,也说明了扬州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

  离开扬州,李白又漫游江汉,结识了诗人孟浩然,李白对孟浩然推崇有加,经常为孟浩然点赞,还经常向孟浩然讲述他在扬州的经历,吸引了孟浩然的浓厚兴趣,孟浩然启程游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饮酒话别,吟咏出一首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扬州打造了一张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

  华干林称,天宝八年(749),李白再游扬州,在这次游览中,他登临了扬州栖灵塔并留有《秋日登栖灵塔》诗。到了天宝十三年(754) ,当年李白54岁,也这是他最后一次游扬州。“我们现在看到的《李翰林集》是李白的族叔、时任宣城太守的李阳冰所编,《扬州历代诗词》记录了李白有关扬州的诗13首。”

  4

  白居易刘禹锡共登栖灵塔

  扬州让“高富帅”杜牧魂牵梦绕

  长庆二年(822)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824年5月,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其中,《长相思》中就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宝历二年(826),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遇扬州,共登栖灵塔,互有唱和诗。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中回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诗文大家,典型的“高富帅”,其祖父杜佑曾在扬州做过淮南节度使。杜牧考上进士后,大和七年(833)来到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手下做幕僚,为节度史掌书记,此时的杜牧正值少壮,血气方刚,又是新科进士,更是贵胄之后,来到这春风十里的扬州,怎不如鱼得水,神采飞扬。

  杜牧在扬州的这三年,几乎天天夜不归宿。大和九年(835),杜牧通过朝庭考试,被调任京城任监察御使。“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华干林调侃道,“这是杜牧当时给女朋友写的留别诗”。

  对扬州的生活,杜牧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曾经写过一首《遣怀》以示追悔:“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但是他又很难忘怀扬州的那段浪漫的历史,唐僖宗二年杜牧终于又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扬州。

  大中二年(848)八月,杜牧又由睦州(今浙江建德)赴京就职,路过金陵,很想再看一下扬州的,但却终于没来得了。 “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尤其想念仍在扬州工作的老友韩绰,于是绣口一开,便传颂千古: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

  徐凝《忆扬州》本是言情诗

  张若虚将《春江花月夜》改为长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是一句扬州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在华干林看来,徐凝一生不愿意显露才华,不攀附权贵,徐凝诗作高产,唐诗中录101首,书法也很好,被宋代宫廷收藏,同时,华干林指出,人们对《忆扬州》有误解,“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首《忆扬州》,本是一首言情诗。但后来很多人都将它理解成写景诗了。

  华干林称,李廷先先生所著《唐代扬州史考》中,记录了10个扬州本土诗人,例如来济、上官仪、上官婉儿、李邕、张若虚、邢巨、灵一、朱昼、王播、王起等十个人。

  唐代扬州本土诗人中,如今张若虚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张若虚是唐代扬州人,曾任山东兖州兵曹,是一名小军官,因此,他的生平事迹史料记录甚少,但是他的诗名在他生活的时代就很大,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原为陈后主创制的乐府曲,原歌词已不存。张若虚对原来的曲式加以铺叙,衍生为长篇巨制,描写了春江月夜之景,抒发时光易逝之感慨,描绘闺中思夫之情感,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全诗如同一幅万里春江月色图。“整个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词清语丽,韵调优美。因其景象阔大、文辞华彩、且充满宇宙与人生之哲理,而被后人誉为‘孤篇盖全唐’!”

  记者陶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