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特别推出文献纪录片《上甘岭》。
本片将于1月2日起每周二22时在东方卫视播出,并在百视通IPTV/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大屏、哔哩哔哩同步播出。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极弱战胜极强的经典之战。历年来也有一些反映上甘岭战役的影视作品为人熟知,但是上甘岭战役留下的真实历史影像非常稀少。除国内拍摄采访外,纪录片《上甘岭》摄制组还远赴韩国、俄罗斯、美国寻找故事线索和档案资料。
2023年,导演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找到一份胶片档案记录,上面标注为1952年10月14日,即上甘岭战役爆发当天美军步兵第7师在朝鲜某地的影像。通过胶片数字化转制后,导演组发现,这条时长10分钟的原始胶片,拍摄了上甘岭开战当天美军炮击上甘岭地区的镜头,还记录了美军战地医疗站的伤兵和美军堆积如山的炮弹壳,可见战况之激烈。导演组还通过在美国的老兵后代和军史专家,获得一批上甘岭战役相关的珍贵档案资料和战地照片,补充了许多生动细节。
为了讲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非常经典的炮战,摄制组除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拍摄当年志愿军使用过的各种型号火炮外,还前往莫斯科的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拍摄BM-13火箭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喀秋莎”,并采访俄罗斯专家,讲述背后的故事。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说:“纪录片《上甘岭》是对上甘岭战役的一次全面呈现。既有宏观的叙事,也有细节的描述,既有武器装备的介绍,也有精神层面的展现。而且,除了中方的史料和采访外,也适当加入国外的档案资料和采访,体现纪录片的国际化视角。”
上甘岭战役的主战场是只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高地,海拔不到600米。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当时的地形和战斗细节,纪录片邀请曾经参与电影《长津湖》特效制作的团队,制作了立体沙盘和部分战斗场景的实景三维再现。导演组联合特效团队,运用虚拟动作捕捉技术,邀请专业军事动作演员再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老兵发明的创新战术“包饺子”和“打空炸”。
在声音制作方面,纪录片邀请专门为军事电影制作音效的团队,为片中出现的各种武器和战斗场景打造电影级的声音效果。同时以老电影《上甘岭》中脍炙人口的插曲《我的祖国》为创作灵感,运用不同的配器演奏纪录片主题音乐。
纪录片《上甘岭》导演组均为“80后”“90后”,在此次创作中,导演们也寻访拍摄了不少年轻人和“上甘岭”的故事。比如,“80后”姑娘孙嘉怿是“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发起人,近年来她带领志愿者团队为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王万成、朱有光烈士寻找亲属,纪录片摄制组也跟随他们到烈士家乡,记录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纪录片《上甘岭》总制片人朱宏说:“当年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很多烈士都正值青春年华,纪录片加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以青春致敬青春,告诉大家70多年后的年轻人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