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首页>地方频道>亳州

安徽省涡阳县辉山村:“红绿相融”,描绘小村新图景

  原标题:“红绿相融”,描绘小村新图景

  麦浪滚滚,鲜桃挂枝,车间生产忙……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迎来又一个丰收季。

  村集体经济年入百万元、国家森林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入选首批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诸多光环下的辉山村,十年前还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11.7%、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的偏远小村落。

  何以嬗变?“坚持走‘红绿相融’之路。”辉山村党委书记牛雪峰说,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乡村运营发展新模式,实现民富村美产业旺。

  党建引领

  挖掘红色“富矿”

  麦收时节,走进辉山村,道路依旧整洁。

  路的尽头是辉山,山上有始建于1945年的辉山烈士陵园。抗战时期,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曾在此活动。

  辉山村因辉山而得名。“咱村最宝贵的就是红色资源,村‘两委’一直在想办法,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座红色‘富矿’,让辉山村‘红火’起来。”牛雪峰说,按照以红色资源撬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路,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持续挖掘红色“富矿”,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2017年以来,辉山村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理念,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统一景区建筑风格,整修战地医院、新四军四师指挥部、忠烈祠、丁永年故居等红色地标,打造“英雄筑梦·美丽辉山”金色名片。

  如今,辉山村“沉睡”的红色资源被唤醒,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2023年,该村全年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万元,直接从业人员200人,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

  “清明、‘五一’旺季,村里一天的客流量有8万人次;淡季时,每天游客也有1000人左右。”牛雪峰说。

  今年小麦收割前,辉山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刚送走三个党建培训班的100多位参训学员。中心负责人牛丹丹介绍,通过集中培训,学员们对辉山及烈士陵园的历史有了深入了解。

  “目前主要提供讲解、党课、会务等服务项目,今年前5个月,中心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其中企事业单位、研学等团队50个。”牛丹丹告诉记者,该中心精心编制红色主题教育课程,打造学党章、看红片、听党课、温誓言、践服务的红色研学阵地,进一步放大辉山红色教育属性。

  产业转型

  推动绿色生“金”

  眼下正值葡萄疏果关键期,村民王震的葡萄园里,每天有20多位村民忙碌着。

  “疏果有讲究,果子小的、坏的、形状不好看的,都要剪掉,保证所有的葡萄都向外生长。”63岁的冯启山经过专业培训后,已经在园子里工作了10多天,日均收入140元。

  王震告诉记者,他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70亩土地,去年3月种植了夏黑、阳光玫瑰等6个品种的葡萄,今年首次挂果。

  “夏黑葡萄产量高,7月份成熟,亩产在4000斤左右,往年周边的采摘价是每斤10元,效益不错。”王震介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火了采摘园,也带动了村民就业,他的葡萄园日常用工不少于15人。

  建设经果林、采摘园等田园体验项目,发展观光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辉山村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村里目前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近千亩,品种日渐丰富,为辉山旅游的业态拓展打下基础。”牛雪峰说。

  辉山村位于涡阳、蒙城和濉溪三县交界处,因村边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头山,一度被称为“灰山村”,是“一脚踏两市,鸡鸣听三县”的偏僻村。

  挖山采石曾是辉山村民的主要营生,当年400多户人家,有一大半参与其中。但山石开采最终走到末路,粗放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而传统农业生产又增收乏力。

  “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远比开山采石来得长久。”尝到发展旅游的甜头后,村民形成了共识。

  为走出一条“红绿相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辉山村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节、晒秋节等特色活动;依托村内交错的水系,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植荷花,打造“荷塘月色”等景观。

  该村还通过产业扶持,打造民宿示范户,带动旅游休闲和民宿业态发展。如今,全村已有民宿、农家乐10余家,拥有特有品牌和纪念品300余种,辉山“红四宝”系列农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

  “通过结构调整、绿色发展,产业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升。”牛雪峰介绍,该村成立了村投公司,将集体土地、荒坡荒沟等固定资产进行整合,用于入股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实现资产升值和集体增收。

  “归雁”兴业

  激发乡村活力

  辉山村振锋合作社果园第一批早熟品种“五月鲜”桃已上市,负责人侯玉金带着工人们采摘、装筐,搬运到路边集中点。眼下,每天约1000公斤鲜桃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市场。

  “网络销售的主要是精品果,每箱5斤卖60元。”侯玉金告诉记者,其余的果子,小部分以每斤4元到5元的价格就地在果园零售,大部分以3元到4元的价格销往本地商超。

  61岁的侯玉金原是上海一家国有轮船厂的高级焊工。退休后,听说老家辉山旅游发展得不错,就返乡和家人一起经营50亩桃园。

  “辉山搞旅游开发,我赶上了好时候。”侯玉金介绍,桃园种植6个品种,采摘期可以持续到7月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辉山村党委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充分挖掘人才资源,完善人才信息库,召开返乡人士座谈会,做好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开展新农人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侯虎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党员。他将自家超市改造为集超市、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红色记忆”民宿。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侯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37岁的牛珍原来在上海从事销售工作,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今年春节返乡后,留在辉山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工作。

  “乡村发展得越好,越能吸引更多村民留在乡村。”辉山村“两委”干部殷美君也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外打工多年的她回到辉山村,创办了美君纱布厂,年产值300多万元。

  “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牛雪峰说,辉山村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