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幸阳 顾杰 谢飞君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去年以来,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国内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深化改革等视角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需求结构升级,靠科创推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一年,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许多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对此深有同感。
“月星在全国各地的环球港,假期客流量和销售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春节期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但也要看到,整个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扩大内需十分迫切,也十分有需要。“从国际环境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把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驱动的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战略性选择。”权衡建议,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稳定收入预期,以持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恢复消费信心。
丁佐宏也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对消费的制约,“让大家能挣到钱,又敢于花钱、乐于花钱”。
随着科技进步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等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对此,丁佐宏和权衡都提到,要跟上并想办法引领这一趋势。
权衡表示,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需求结构升级,“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催生一系列新消费、新场景,加快培育即时消费、直播电商、信息消费、智慧商圈等新消费增长点,为供需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注入新动能。”
“中国内需市场有很好的基础,关键在于找到人们有需求的点,恢复消费。”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说。
要重视“底板”,撬动更多民资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需求不断涌现,通过提升有效投资,优化提升投资结构和效率,也是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题中之义。
不少代表委员提到,要正确认识所谓的“低效”投资,才能更好起到带动放大效应,提升投资效率。“我在工作中经常感受到‘二八法则’——部分效率高的投资,带来可观的税收、产值、GDP;但大部分的投资都是很基础的,属于‘八’的那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认为,不能因为基础投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就认为它是低效的,因为其往往起到“底板”的基础作用。
在袁国华看来,必须要避免的是过度投资、过剩投资,“很多新兴产业发展,从不足到成长再到成熟,整个过程非常快,以至于很多人一哄而上,形成了很多无效投资,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也提到,政府的直接投资更多是一种非市场化的投资。譬如,东方枢纽是上海陆上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小洋山北作业区支撑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的发展,这些都是现阶段不一定看得到收益的投资,但从长期的角度看,这类投资的带动性非常强。
顾军建议,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撬动效应,用有限的政府资金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譬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要引领民间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未来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城市布局和创新发展体系。
代表委员们还谈到民间资本在参与投资时遇到藩篱的问题。权衡建议,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民营企业在运营上有很多优势,要更好发挥其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能力,不要在监管上增加没必要的束缚或者干预。”袁国华建议,法律上、规则上、制度上都要给予民间资本公平地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新消费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新一年工作部署的第一条,今年的首要任务则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少代表委员对此作出分析。
“提振内需依然是核心问题。但拉动内需的动力,要告别依赖单纯的政策刺激,转向依靠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生性地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弹性。”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目前一些行业存在供给过剩,总供求关系既存在总量不平衡,也存在结构性不平衡,因此统筹扩大内需战略要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引导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消费快速恢复。”权衡说。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田轩建议,供给端,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强大生产能力,增加有效供给;需求端,应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消费和投资环境,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同时,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不断打通供需两端的堵点、卡点,不搞供给、需求各自“封闭运行”的小循环。
田轩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最基础的土壤和最重要的抓手,建议破除制度规则体系关键“断点”,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方面,严格落实全国一盘棋、一视同仁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市场尤其是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和行政保护;发挥数字经济作用,全面优化市场信息连接等。
他说,解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一系列堵点,才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协同优势,“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激发大市场活力,释放大市场潜力,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