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卫星的天眼,让全市的裸地尽收眼底。听上去黑科技十足的技术,已经在泰州成为现实。近期,泰州市首次应用遥感技术动态监管全市裸地,实现扬尘遥感精准监管,成为继北京后,全国第二个大范围应用遥感技术常态化辅助扬尘治理的城市。
据统计,今年1至7月,泰州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69.3%,同比上升1.8%,PM2.5浓度同比下降2.2%,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双达标”设区市之一。但从总体看,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扬尘等突出问题。对此,泰州市明确提出,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治气工作,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强化裸露土地等领域的扬尘管控。
所谓裸地,就是没有植物生长的地表,可能是没有苫盖到位的工地或者是人为扰动形成的泥地,长期以来是扬尘等粗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裸地的扬尘管控难在何处?据了解,在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管扬尘之前,泰州市各职能部门分别对扬尘源监控整治,全市没有统一的“一张图”。监管工作多利用人工排查、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手段,具有覆盖面不够全面、监测数据不够精准等弊端。此外,由于裸地存在随机性以及短期内变化快等特点,给监管带来很大难题。
“遥感,通俗而言,就是远程照相技术。”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郑逸新说,带有高分辨率功能的卫星,可以及时发现地面的疑似裸地。卫星站得高也就看得远,这意味着其遥感手段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监测起来比较快捷、便利。
目前,泰州市遥感监测裸地扬尘每半个月“扫”一遍,为全国同等技术应用频度最高的城市。每次卫星发回到地面的数据,利用多期高分影像、数据分析解译等方式进行处理,可以让裸地无处藏身。在最新一期的市区扬尘源分布图上,全市裸地均被一一标记。记者看到,该图不仅显示了经纬度,还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不同的扬尘源。据卫星遥感地图显示,目前,市区扬尘源为341个,其中未覆盖点位53个、部分覆盖点位251个、全覆盖点位37个。
郑逸新介绍,卫星遥感监测在宏观上有优势,但是微观上精度不如地面监测。所以,遥感只是扬尘监管的辅助手段之一,还要借助人工核查,通过天地结合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据介绍,8月12日起,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六个小组对所有点位进行现场核查。目前已对53个未覆盖点位和251个部分覆盖点位完成首轮核查,并对相关场地进行现场锁定,其中包括建筑工地62个、建筑垃圾15个、砂石场33个、拆迁地块99个、农田12个、草坪绿化17个、闲置土地27个、其他39个。根据核查结果,已由各市(区)及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对未覆盖和部分覆盖的扬尘源点位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