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丰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规划建设全市首个颐养住区……
记者从泰州市民政局近日召开的全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获悉,今年泰州市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包括:年内将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3000户,每个市(区)至少建有1所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全市培训养老护理员不少于2500名,启动市福利中心二期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占地250亩的全市首个颐养住区,每个区新办1所市老年大学分校等。
农村敬老院加快转型升级
据了解,今年泰州市将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重点保障好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农村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落实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留守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和精神关爱等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永寿说,泰州市将加快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针对条件较好、容量较大、服务较优的敬老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其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更多农村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对于条件较差、规模较小、整合后不再用于机构养老的敬老院,可将其改造成农村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此外,泰州市将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实施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双改造、双提升”工程,即:改造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改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市(区)将至少建有1所具备长期照护能力、可集中接收区域范围内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至少建有2所能够向本地及周边2至3个乡镇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户
根据安排,泰州市将稳步扩大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面,拓展上门服务内容,提升上门服务质量,力争全市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比例达到14%以上。为满足不同群体老人需要,泰州市将进一步丰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项目和套餐种类,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提升上门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泰州市将推广“上门刷脸”结合现场视频抽查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监管模式,促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质量的提升。
为确保提升社区养老保障能力,泰州市将推进街道层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35%的城市街道按标准建有具备日托、全托、培训、评估、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的全部按要求正常对外开放。“我们将明确专人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日常事务,倡导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郑永寿说。
同时,继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实事项目,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3000户。“针对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改造实用性不强、居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市民政部门将重评估、重改造、重监管。”郑永寿说,今年将根据老年人家庭的实际需求,调整适老化改造的目录清单,删除不实用的电子设备、家居产品,提升改造实效,以提升居家生活安全性、便利性的设施改造为重点,合理配置必要的辅助器具。
培训养老护理员2500名
据悉,为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泰州市将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养老机构享受补贴、核定价格、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预计,年底前全市90%以上养老机构符合《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标准。
在优化调整养老机构功能结构方面,市民政部门将引导各养老机构进一步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提高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力争全市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64%以上。同时,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辐射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在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方面,市民政部门今年计划培训养老护理员不少于2500名、养老机构负责人不少于150名,努力提升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市新增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不少于600名。
规划建设全市首个颐养住区
“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引导专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说,市福利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将规划建设占地250亩的全市首个颐养住区,满足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
此外,为满足“银发产业”新兴需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泰州市正在推出一系列举措,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数字鸿沟”。同时,加大推广康复辅助器具运用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组织开展康复辅具租赁服务试点;放大市老年大学示范效应,每个区新办1所市老年大学分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精准教学等活动。
为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泰州市将进一步深化“泰有福”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强化适老化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尊老金发放等事项的信息化监管。探索建立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信用制度,发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成效。持续排查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隐患。(记者 唐春杰 通讯员 史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