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泰兴市坚持在实践中用活红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厚植为民情怀,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在党史学习中不断增进文明实践的使命感、紧迫感,为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势、见实效。
“实践+红色”,夯实党史学习教育厚度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泰兴坚持实践引领,着力强化阵地建设、深挖研学内容、创新组织形式,铸就“阵地+课程+故事”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熔炉”,让红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打色。
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中共江浙区泰兴独支旧址纪念馆等24处红色教育基地,泰兴市设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主题的“初心课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展馆线上、线下“一体化”,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耳目一新,让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文明实践资源。同时,泰兴通过开展“打卡红色地标,学党史上党课”主题活动,推出红色研学线路,开展了260余场“基地一课”“红领巾寻访党的百年足迹”等系列活动,全市8万余名干部群众、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
针对不同主题和不同人群,泰兴丰富红色实践内容,开发红色精品课程,编印系列红色教材,形成“纸、屏、声”联动,“人、事、物”结合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库;以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介与鼓儿书、话剧等文艺形式融合,打磨具有泰兴地域特色的红色故事;推出“网上组织生活馆”,开办“庚玺红色讲堂”,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杨根思红色故事汇、“谋实事向我看”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引领广大党员重温初心、感悟初心。
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党的精神谱系传之久远、历久弥新,泰兴坚持持续优化红色实践形式。5月20日,泰兴全市10万余人在17个乡镇(街道)、开发园区的314家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向党和祖国表白。京剧小社团编排《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系列党史教育节目,把京剧进校园与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融为一体,在润物无声中深扎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实践+网络”,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度
为推动“四史”宣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泰兴将文明实践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激发党史学习教育“源动力”,以创新优势和技术保障指导实践方向。
以深化“两中心一平台”融合发展为契机,泰兴面向不同群体,创设“理上心来?百年党史大讲堂”“庚玺学堂”“板凳学习会”等一批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组织红色故事演讲、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并在文明实践云平台现场直播,实现线下“面对面”与线上“键对键”互补,以数字化赋能党史学习教育。
通过打造《对话先锋》专题节目,开展“云对话”。泰兴运用网络、广播等多媒体手段,采取“演播室访谈+外景访谈”等直播形式,深入挖掘和讴歌“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等本土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实干、勇担当、争作为。
为了做好“云展播”,泰兴组织收看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等,累计受众超过120万人次。同时,泰兴制作百名党员入党申请书“线上影集”、百名党员工作采风海报等,展现广大党员坚守初心、涅槃成长的奋斗经历,在展风采中增斗志、担使命。
“实践+服务”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热度
围绕泰兴市委提出的“四大行动”(产业质态提升行动、民生幸福提质行动、美丽泰兴建设行动、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各部门加快落实重点项目清单事项,切实办好实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用服务实绩做好“答卷人”。
“铁脚板”跑出“真问题”。泰兴秉持“让政府‘回声’高于基层‘呼声’”的理念,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问民需、解民忧。市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赴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察民情、问民生、话发展;市四套班子负责人带头分片包干,建立基层联系点,带动市、镇两级党组织书记联系91个基层党支部蹲点调研,梳理形成问题清单2000余件。
“问题点”当作“主抓手”。围绕助企、兴村、惠民、提效、善治五大重点,泰兴对问题清单进行分类施策,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90’工程”“农村技防监控补盲项目”等1071项重点实事项目,坚持将老百姓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用心用情解难题促发展;聚力营商环境优化,泰兴定期摸排企业发展堵点难点,推进“爱心企航”志愿服务,推动广大党员立足本职、担当作为,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建设推进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园区持续高质量发展。
“指挥棒”激活“内生力”。泰兴制定《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过程评价、跟踪问效的办法》,强化过程评价、跟踪问效,形成“群众点单、组织定单、部门接单、干部晒单、百姓验单”工作闭环,确保基层难题摸得准、盯得紧、见成效。以“弘扬‘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争当美丽泰兴建设标兵”为主题,选树40余名“践行杨根思精神”建设标兵,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赓续英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