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正太集团、太平洋精锻、江苏隆基乐叶、长城汽车泰州分公司等规上企业积极参与全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化安排实习岗位,做实学生顶岗实习。
如今,职业院校毕业生越来越“抢手”了——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感受。这与我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泰州市各类产业特别是大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等支柱产业的全面崛起,经济迅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抓准时机,从政策制度、资金投入等方面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激发职业教育新活力。
下好职业教育“一盘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聚焦教育,将职业教育作为优先优质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市委书记朱立凡亲自召开座谈会,听取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学生意见;市委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审议“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走进高校、职业院校调研,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先后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泰州市“十四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构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市政府督查室明确职业教育目标任务和责任清单,会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督查通报,将政策落地落实。
同时,建立与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我市专门设立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21年增至5800万元,用于中职领航学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水平高职院校等项目建设。中职校学生生均财政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1.5倍以上。靖江市投入近40亿元用于“两校一中心”职教发展基地建设和改扩建,高新(高港)区投入1.3亿元改扩建高港中专校,兴化市将经济开发区与兴化中专校合作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通过校企合作,今年,我到长城汽车泰州分公司实习,期满后将直接入职。”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李嘉轩对未来满怀期待。从初到车间的“小白”,到熟悉生产线工艺、工艺设备,再到自主解决现场故障,实习过程中,李嘉轩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市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王春兰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市产业发展,2021年,我市制定出台全省首个地级市层面《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2022年新增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16家,为企业抵免税收达3100余万元。
同时,全市各职业院校按照“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原则,每年都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调整学校专业,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同时,进一步服务地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打造“泰企通”平台,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平台;与扬子江药业集团、长城汽车泰州分公司深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富民增收”工程,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每年完成社会培训量超过10万人。2022年,江苏牧院服务企业技术收入3900万元,中来光电价值1.2亿元生产线部署在泰职院,校企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泰兴中专校、高港中专校助力西部脱贫攻坚,积极开展中西部联合办学,与陕西省旬邑县职教中心、甘肃省靖远中专校、新疆察布查尔中专校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近2000人。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全市大健康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一体化设计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专业建设新格局,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