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孤山镇李王村编写了一本关于埭名典故的宣传册,埭名典故由该村村民朱灿兴义务收集整理。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大家认可,朱灿兴激动地说:“埭名典故能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我们村的发展历史,我觉得能参与这项工作非常荣幸。”
图为朱灿兴。叶丽莉摄
今年81岁的朱灿兴是邻里眼中的“热心肠”。20年前从团结初中退休后,他就一直热衷于参加李王村组织的各类活动,为乡村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奉献余热。接到埭名典故编写的邀请后,朱灿兴前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上门走访村内部分老同志、老党员,向他们了解村内16个自然埭的埭名典故、人文、经济发展史等信息,并全部写成手稿。为了确认相关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朱灿兴还数次前往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查阅史料书籍,忙得不亦乐乎。
李王村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期间,朱灿兴每天前往李王村校外辅导站,为孩子们辅导课业。安徽籍学生小张来靖后无法适应教学节奏,朱灿兴自编“教材”,购置了小黑板,利用业余时间为小张“开小灶”,孩子的父母看到朱灿兴的举动连连致谢。朱灿兴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呵护他们的成长。他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孩子们阅读课外书,带着他们一起参加李王村暑期实践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朱灿兴说,他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但参与过几次活动后就会改善很多,希望这些孩子都能更好地适应靖江的生活。
虽然年过八旬,但朱灿兴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精神状态保持得很不错,他积极参加村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有时候大伙都劝他在家多休息,但他却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是个闲不住的人,做些志愿服务生活反而更充实。朱灿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和不计回报的奉献,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他常说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一名党员,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一点痕迹,那便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