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的15家钨钼生产企业“热”度不减,家家红红火火,呈现一派繁忙景象。8月28日,记者走进泰州市万鑫钨钼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万瑞岚一边指挥调度生产,一边向记者介绍手上拿的钨钼产品。
“这是高温合金材料,通过自主研发,利用锻压成型工艺,将原先的钼粉加工成钼条,这项技术打破了外国技术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他身后堆放着的一根根钨钼条,每根都是应用在国内钢铁、电子、军工、矿产、医疗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
凭着这个新产品,万鑫钨钼已突破重围,成功改写姜堰区钨钼产业格局。1到7月份,该公司实现纳税销售超2.6亿元。
面对钨钼产业遭遇国外原材料“卡脖子”问题,万鑫钨钼不惜重金搞研发,全员搞创新,用自主研发敲开钨钼产业“高端大门”,改变了企业受制于人的产业格局,新技术、新产品接连涌现。
“放眼整个钨钼产业体系,高温合金材料生产、后端深度应用都是一座座等待跨越的‘大山’。这几年,我们砸下了巨资搞研发,为的是不遭受‘白眼’。”万瑞岚底气很足。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万鑫钨钼有一支20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公司每年都拿出销售收入的3%用于搞创新,在不断突破中研发出钼条等系列新产品。由一个原先只能生产钼粉的民营企业成长为拥有5大类钨钼产品的骨干企业,打破了国外钨钼原材料的封锁,成为钨钼产业的领跑者。
如今像万鑫钨钼一样的企业在姜堰区共有15家,这里生产的产品总有一款让用户爱不释手。为做大做强钨钼产业,姜堰区推进产业链“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在钨钼产业重镇——俞垛镇建设钨钼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借鸡下蛋”,研发了多用途钨钼产品系列,同时完善产业上下游生产、交付,实现“全产业链”配套,让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加速走向五湖四海。
其实,三年来钨钼产业也遇上了“萧条期”,但是姜堰区钨钼企业变被动为主动,苦练内功,加紧研发新品,成功开发出铈钨电极、钍钨电极、锆钨电极、钇钨电极等新品,全国钢铁、医学、电子等行业的钨钼材料有10%来自姜堰区钨钼行业。
为促进钨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姜堰区在工业企业专项考核奖励办法中出台了多项政策,主要包含完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支持钨钼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钨钼企业融资支持;完善自主知识产权。
在鼓励钨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补助比例依据企业研发投入数额来定;在支持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上,提出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钨钼企业给予申报费用补助;在鼓励企业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围绕专利申请、年费补助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政策杠杆与激励措施相融,不仅让本地企业铆足了发展的劲头,而且也吸引了国内“大家”的眼球,一些央企在姜堰区找到了“根据地”。
江苏北钨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三级子公司,承担了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项目。在该企业生产车间,员工正在加班加点,赶制手头上近2000万元的订单。“我们的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用自主攻关的核心技术稳稳占领着全球10%的市场份额。”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耿辉直言不讳地说。
2018年,公司落户俞垛镇,用5年时间开发出铈钨、镧钨等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该公司科研人员历时4年,历经上千次的配方筛选和工艺改进,攻克了核心关键技术。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凭着这一‘利器’驰骋市场,1到7月,公司实现开票销售近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陈耿辉开心地介绍。
据了解,今年以来,姜堰区钨钼产业实现开票销售超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