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蒋文洁)
近日,市民薛先生向我市“12345”便民热线反映,他聘请外地工人到省靖中附近施工,上网查询看到该学校公布的地址在弘毅路,于是让外地工人导航去“弘毅路”,不料所到之处在一乡镇,与实际位于滨江新城的省靖中相距近20公里。市民政部门表示,这是由于我市一些地名不规范造成的困扰,并非个例。
9月22日,记者在手机下载的导航软件平台搜索“弘毅路”,跟着导航指示驾车来到了一乡镇道路,路两侧竖立的路名牌上显示为“弘毅路”。随后,记者来到省靖中南侧道路,这里路名牌上显示为“长阳路”。
“近年来,我市各地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新建道路不断出现,如果相关单位、部门不按规定向民政部门申请命名,或道路更名后未及时更新路名牌,难免给群众出行造成困扰。”市民政局地名工作人员高峰说,2021年底,经迁址而来的省靖中申请、市政府批准,“长阳路”更名为“弘毅路”。市民政局已联系相关属地,要求尽快更换路名牌。乡镇的“弘毅路”则需更名。
类似情况不止一例。2021年,有市民发现我市城区和一乡镇都有“朝阳路”,让他走了“冤枉路”,向市民政局反映。最终,因乡镇道路较早获该命名,城区“朝阳路”更名为“向阳路”。
目前,我市还有不少道路未经市政府命名,有部分道路命名获批后却被“束之高阁”,原来的不规范路名仍被使用,存在“有名不用”现象。
市民政部门分析,一些道路建设管理单位申请地名命名的意识薄弱,使用“规划路名”设置路名牌,导致了地名“未名先用”;地名变化涉及路名牌和身份证、户籍、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证照信息变更,“改错”牵涉面较大,以及对地名规范性的不重视等原因,导致了地名“有名不用”。
“地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的‘名片’。”高峰说,要想长久拥有一个好地名,需有“专利意识”,在道路规划建设前应及时申请命名,经民政部门把关、地名库“查重”,以此避免刻意夸大、崇洋媚外、怪异难懂、重名同音等“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防止有地无名、一地多名、擅自命名等不规范问题。
目前,我市正推动各镇(街道、办事处)在今年年底前编制完成乡镇地名规划,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关,提升乡镇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层次化、系列化水平和文化内涵,同时持续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方便群众出行和社会交往,为乡村振兴和营商环境优化扫清“路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