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靖江

泰州海陵:做足“水文章” 做强“水经济”

泰州市海陵区因水而生,因海而名,沁入心脾的迷离水汽,涵养生态、积淀历史,催生了一座依水而兴的幸福之城。为做好“水文章”,海陵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施退渔还湖等工程,呈现出河水清澈碧绿静谧和谐的景象。一批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致富人”纷至沓来,以水为媒,绘就了一幅水美乡村新画卷。
        文旅相融 形成“水动力”

       海陵区罡杨镇麒麟社区被誉为“里下河的喉舌”,30多条大小河流环绕村落,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水蛭养殖人徐亮看中了麒麟社区西北角的一块“宝地”,经过几年的摸索打拼,如今他的养殖基地已经远近闻名,不少人都慕名而来学习养殖技术。一排排帆布蓄水池跃入眼帘,一条条水蛭发育优良,徐亮看着新型高密度养殖基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徐亮告诉记者,今年采用了这种帆布池高密度养殖的模式,投入了苗种比以前的密度相对较高,整体产量产值都会达到双倍以上,每亩地预计收益是在十几万元。

       据了解,现在每个蓄水池面积达48平方米,可供4000—9000条水蛭生长,每年可为社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

       快速发展的特色产业,创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唤醒了村民崔滨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故土情结。如今,在麒麟社区入口处,采摘园、儿童乐园、宴会中心等农文旅项目一应俱全,这都是崔滨华投资的项目。瓜果飘香季,崔滨华雇了不少村民来帮忙采摘丰收的果实,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在麒麟湾生态园务工的马羊宝说:“我在麒麟湾采摘园已经工作四年了,负责葡萄、梨子锄草,每月工资是6000元,年纪大的,一天八十元,每年工资平均三万元左右。”

       从一人富带动一方富,崔滨华用自己的行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崔滨华说:“后期我们将打造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典范,围绕乡村游学、乡村研学和亲子采摘,让大家来感受一下我们麒麟湾特色的农副产品,让大家品尝我们麒麟湾的特色农副产品。”
        以水为媒 “点亮”振兴路
        西冯大河是纯垛的母亲河,但是以前河道两边杂草丛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环境。2022年,村里投资300万元,修建河道驳岸,在岸坡种植了茶花树等,实现了母亲河的美丽蜕变。村民朱怀娣说:“如今,河道两岸景色很美,村民们经常在河边散步赏景”
        据了解,西冯大河(纯垛段)全长1.5千米,后期村庄还将在湖心岛修建凉亭,打造木栈道,吸引游客来打卡游玩,让生态河流成为村庄的一张亮丽名片。

       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凭借丰富的水资源,纯垛的水产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初秋的清晨,养殖户成爱祥已收获一网又一网的罗氏沼虾,一辆辆卡车穿梭在河塘边,等待着将活蹦乱跳的虾运往周边城市,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了解,四年前,成爱祥看中纯垛这块“宝地”,承包了120亩河塘,专门养殖罗氏沼虾。成爱祥说:“我们采取了满塘纳米增氧和大塘露天增氧,显著提高了养殖密度,现在亩产达到1200斤至1500斤,平均亩产达到3万元以上,120亩的产值预计在400万元左右。”

        除了罗氏沼虾外,纯垛还有不少中华绒螯蟹养殖户。据了解,村庄水产养殖面积共3200亩,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0多万元的增收。
        近几年来,另一种致富产业也正悄然兴起。在村庄西北角,一块块光伏板像鱼鳞一样整齐排列,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修剪整齐的韭菜郁郁葱葱。韭菜种植户陆志祥利用光伏板下土地资源,种植了200亩韭菜,形成了“一地两用”的光伏农业循环模式。得益于光伏板的“庇护”,这里的韭菜长势喜人。陆志祥说:“韭菜喜阴,紫外线暴晒会导致韭菜出现黄头黄梢,有了光伏板遮挡阳光,产量会比同期其他韭菜提高30%。”
        这里的韭菜年产量超200万斤,同时,也带动了当地近50名村民就业。村民任年喜说:“我在这里工作三年了,离家近,收入也比较满意。”

       地上光伏发电,地下做农业种植,这种向空间要效益的模式在纯垛村得到了推广,在韭菜种植基地的南边,还有两千多只“飞鸡”在光伏板下“自由生长”,它们依垛傍水,养就了一身矫健的“肌肉”,备受附近居民的喜爱。
        据了解,每年光伏项目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依托水资源和光伏发电经验,纯垛村成了渔光互补项目的投资“宠儿”。纯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树元表示,2023年年底,该村将正式启动渔光互补项目,综合利用村庄水域养殖面积进行规划布局,在水资源上方架设光伏组件发电,利用水体进行水产养殖,形成“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的新型发电模式,项目总占地2600亩,项目建成后村集体经济每年将增收50万元左右。
        行走在海陵村落,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乡村振兴的画卷已经展开。接下来,海陵区将持续做足“水文章”,引导有关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让水资源造福于民、兴业富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