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蛏,很多人都吃过。但你知道吗,在淡水中也有蛏子。不过,它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濒危物种,可不能随便吃。近日,泰州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市重点河流水生生物例行监测工作,在南官河生物监测点再次检出中国淡水蛏。据了解,这是泰州连续三年监测到该物种。
“这是中国淡水蛏的幼体,看上去和珍珠差不多大小。它属于底栖动物,一般生活在较为清洁的水体中……”日前,记者来到泰州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工作人员孙海涛从冷藏箱中取出水生生物样品袋。她说,前期在南官河监测到EPT昆虫中的蜉蝣石蛾,这次又有新发现。
相比于我们常吃的海水蛏,中国淡水蛏有着更小巧的体型,最长也仅有5至6厘米。据了解,中国淡水蛏于1973年才在我国首次发现,经分析鉴定为淡水蛏类一新种。数十年来,人类的种种活动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它们的生存,水体污染、工程建造,包括河岸固化和河道清淤,都可能会破坏中国淡水蛏的生活环境,对其种群造成一定的打击。
据了解,从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泰州市先后在引江河、南官河、长江高港段等地监测到中国淡水蛏。“我们从生物监测点取出底泥,筛洗几次后,才在各种杂质中发现它,长度不过3毫米……”孙海涛说,中国淡水蛏幼体的发现,说明该物种在泰州本地开始繁殖了,种群分布有逐渐恢复趋势。
“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中国淡水蛏仅分布于水质清澈的湖泊与河流里,对水体透明度有很高的要求,在繁殖时要求更高,需要在有流水的沙质土壤中,故而它常常被作为水体质量的环境指示物种。”孙海涛说,这说明随着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水环境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水生生物栖息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近年来,泰州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今年1至8月份,全市12个国考断面、39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继续保持100%;全市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