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0日讯 良好自然生态、传统乡村文化,都是农村特有的魅力。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姜堰区既大力推动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又注重保持乡村原有风貌——
“大家一有空就喜欢到百姓游园转转,景色好,心情也舒畅。”每天清晨,姜堰区白米镇白米村村民拜孝芳都会到村游园跑步,和她一起晨练的村民有上百人。拜孝芳所说的百姓游园四面环水、环境优雅,是白米村结合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出的新景点。如今,在姜堰,这样的乡村游园数不胜数。
目前,姜堰区已有364个自然村顺利通过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验收,形成了道路保洁、河道管护、绿化养护、设施维护和垃圾清运“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15个镇全部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实现国家级生态镇全覆盖,创成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16个。
立足“六化”建设生态家园
“要打造‘美丽乡村’,必须着力生态文明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建成天蓝、地绿、水美的生态家园。”姜堰区住建局局长郑长进说。
生态家园应该彰显自然之美。姜堰区引导镇(区)村立足自身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水平、历史人文、区位特征等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力求做到扬长避短、挖掘特色、彰显个性。
该区着力在“六化”上做文章,即:个性化、特色化、本土化、一体化、生态化、整体化。
对整治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村,着重在巩固、扩面、提升上下功夫;对村庄形态优、产业特色明、乡风民俗重的村,着重在彰显历史文化、产业优势、生态韵味上下功夫;对区域面积大、经济基础弱的村,着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清洁家园、田园上下功夫;对原集镇所在村,着重在承接城市基础设施辐射、衔接社区管理上下功夫;对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村,着重在环境出新、绿化美化上下功夫;对镇区周边非规划布点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着重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
蒋垛镇蒋垛村地处黄桥革命老区,村内坐落着苏维埃纪念馆,还有观音寺,是省内有名的红色旅游和佛教文化基地。“对于蒋垛这样的经济薄弱村,整治村庄环境时,就要花最少的钱,干最迫切的事。”该村党总支书记姜德志说,该村将保护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头等大事,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采取镇争取一点、村拿一点、能人捐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纪念馆、观音寺周边环境,先后拆违章、清垃圾、搬草堆、墙面刷白近千处,新建垃圾房11座,修建了一条长400米、宽24米的纪念馆大道,大道两旁垂杨、香樟、女贞等树木成阴,凉亭、牌坊等文化景点交相辉映。
加大文化投入打造“精神乐园”
“‘美丽乡村’离不开文化建设。”姜堰区文化局局长曹学林说,“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卧虎藏龙。”
为给农民打造精神乐园,姜堰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对镇特色文化团队、特殊文化人才,设立了乡土文化艺术保护专项基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用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以及农村文化建设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该区还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乡土文化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近几年来,该区坚持开展“激情三水”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去年8月,该演出获得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案例奖。除此而外,各镇的文艺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娄庄镇连续多年组织夏季纳凉晚会和农民电影节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梁徐镇充分调动本地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组织“土佬儿”文艺演出队,引领群众自娱自乐,营造了和谐文化氛围。
俞垛镇是省群众文化先进镇。“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该镇副镇长纪小斌说。去年初,该镇讨论通过《俞垛镇文化强镇建设规划》,并把实施“文化细胞惠民工程”列入为民10件实事,将过去每年一次、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节,变为每周一次的庭院文化活动。目前,该镇有100个“文化大院”。每个大院由10多户有文艺专长的文化中心户组成,“大院”同时设有书报点、戏曲点、辅导材料点、健身点,书籍、碟片、音响等设备都由镇政府配备。每月25日,为“文化大院”才艺集中展示日,镇财政拿出50万元,设立了创作奖、表演奖,嘉奖优秀文艺人才和节目。
功能与特色互补至关重要
“无论是改善村容村貌,还是发展农村文化,都是为了让乡村更加美丽,焕发特有魅力,最终给农民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实惠。”省村庄环境整治专家组成员唐和才认为,在“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上,要因村施策,减少大拆大建,把乡村真正建设成为功能与特色互补的美好家园。
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姜堰区注重根据各个村落已有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尤其注重保护好自然风貌、传统文化和建筑民居。
前不久,白米镇野沐村通过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验收。利用上级部门奖补资金,该村委托省设计院代建泰州市首个“生态村部”,办公大楼用材环保、低碳,既美观又健康。
保持原生态,是野沐村庄环境整治的“魂”。该村巷道都铺设着小青砖,砖缝之间用泥土填补,缝隙里还长出了小草和青苔。“这些青砖都是老屋拆下来的。”村民李桂英说,青砖是竖铺的,下雨天水容易渗透下去,人走在上面不打滑,走在巷道里浑身上下都透着清爽。
如何发展美丽乡村产业?姜堰区环保局局长张亚平认为,可以大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发展融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和开发利用,逐步将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