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社会

泰州老圩“联耕联种”破解难题

   老圩“联耕联种”破解难题

  农村不少地方农田“碎片化”,难以开展机械作业,种地农民叫苦不迭——

  站在新筑成的机耕道上,望着成块的青青秧田,60多岁的葛云怀欣慰地笑了。

  中国江苏网7月18日讯 葛云怀是兴化市老圩乡葛杨村4组农民。眼前的这方大田共4亩,老葛家只有0.7亩。区区不足1亩的田块,过去几年可害苦了老葛。田亩面积小,不适合机械耕作,老葛每年都得弯腰曲背地犁田、播种、收割。现在,他与另外4户村民合作,把零碎田块变成了一方大田,播种、收割全部用上了机械,药、肥、工及收益按各自面积摊派。

  今年4月,老圩乡针对当地农田零星、散杂,不便于大中型机械收种和秸秆还田等问题,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探索了适合本地的“联耕联种”模式,并在葛杨和钟南两村三个村民组试点。目前,葛杨村四组和钟南村十一组、十二组,共有133户村民将零散土地参与“联耕联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方整田两头田埂上插了不少木桩。老圩乡农技站站长王方志介绍,这些木桩是农户承包田位置、面积定界的标志物,取代了原来户与户分界的田埂。

  据介绍,葛杨村四组“联耕联种”的农田面积共66亩,涉及46户,通过破埂,按地势高低合并为20块方便机械作业和水浆管理的方整大田。钟南村十一组和十二组共有165亩田参与“联耕联种”,涉及87块零碎田,合并后调整为17块方整田,每块田面积约10亩。

  “联耕联种”的好处不言而喻。过去各家各户田地之间筑田埂为界,现在田埂全部破除,实际耕地面积扩大。新的规整化的田块利于大中型机械下田作业,农民种地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此外,规模化耕作也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根据农户要求,该乡3个村民小组“联耕联种”的形式是,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水浆管理,分户施肥、分户施药,分户测算收获。

  王方志介绍,田地规模化以后,最好的模式是专业化组织统一管理,但不少农民不愿离开土地,不想让水、肥、药等田管交由专业组织代劳。如果分户施肥、分户施药,很容易出现施肥减量、用药偷懒的问题,造成新的矛盾。

  智慧还在群众中,不少农户按方整田块组成劳动小组,按照农技站给出的施肥量、用药量施用,药肥成本按田亩面积分摊。

  “几户人家联合起来管理一块田,劳动负担也不重。”葛云怀说,他们的一块方整田,涉及5户人家,每次只要2个家庭各出1个人干活就行了。比如,机插秧施用基肥时,葛云怀外出有事,就是别的两户出的工。一周前,水稻追肥,葛云怀和另一户出了工。“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吃点甜、谁受点累,大家心中有数就行。” 老圩乡副乡长许健康表示,今年秋播后将在全乡推广“联耕联种”模式。(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阮书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6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