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以“五心”服务换“五星”好评 丹徒交通在品牌创建中凝聚“硬核”力量

“每次路过五峰山汽渡,这里繁忙而又秩序井然的交通环境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鲁E牌照的货车司机杨伟峰说,“效果”背后,是汽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理解与信任,是广大群众对丹徒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认可。2024年以来,丹徒区交通运输局坚持党建引领与交通发展同频共振,以“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抓落实”行动为抓手,推动五峰山汽渡创建“五心汽渡 文明起航”服务品牌, 以品牌塑造提升交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满足群众便捷、舒适、温馨、平安的水上交通需求,该品牌成功融入全区“合心宜”总品牌矩阵,并获评优质服务品牌。

五峰山汽渡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每天客流量在万人左右,车流量在5000辆左右。“五心汽渡”的具体内涵包括安全保障让人放心、快捷畅通使人称心、环境优美给人舒心、秩序井然令人安心、文明服务充满爱心,涵盖了五峰山汽渡品质服务的方方面面。为了确保品牌创建取得实效,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渡运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在安全保障方面,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紧紧抓住安全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以责任到位推动安全制度措施到位,拧紧安全管理工作全链条。同时,坚持科技赋能,通过运用“渡船AI视频监控系统”“‘北斗’船舶避碰系统”加大巡查力度,逐步实现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安型汽渡。此外,有序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小切口”、抓关键,聚力实施治本攻坚,补齐短板。数据显示,从1985年至2024年,五峰山汽渡渡运航次102万多次、渡运车辆2600多万辆、渡运旅客2472万人,实现39年无事故。

在创建服务型汽渡方面,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班组、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及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等活动,激发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先后推出“党旗引领、伴我航行”“共建小康社会 共享美好生活”、党员志愿服务365、文明交通低碳出行等活动,营造“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行人、自行车过江实行全额免费,对高桥居民及在高桥镇上班、投资建厂的人员实行电动车、摩托车过渡费全免、小轿车半价优惠。优化渡运管理,给当地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具爱心的渡运服务,将纸质电动(摩托)车免费过渡证统一更换成电子IC卡,提高了渡运效率。

在建设优美型汽渡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渡区整体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提升,让人舒心。为方便过往旅客过江,两边码头和每艘渡船均设置了完善散客休息室,使过往散客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完成高桥码头西侧拆迁地块生态修复,扮靓五峰山汽渡北面和高桥南大门,原本脏乱不堪、污水横流的地块,如今已是水流潺潺、绿草如茵的街心公园。配合高桥码头第三条小车道及行人非机动车专用道的建设,在码头西侧汽渡所属范围内建设停车场,并配套绿化。为了改变待渡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合通行的状况,从大港码头售票通道东侧至码头待渡区设置宽为2米的非机动车道,与原有的待渡区非机动车道对接,从进入渡区开始形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分区候渡。在待渡区设立两台非机动车自动售票机,解决了原先非机动车必须到售票亭买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通行的问题,既提升了服务效率,又方便了过江旅客。

“五心汽渡 文明起航”服务品牌实施以来,充分展现了丹徒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新风貌,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五星”好评,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交通力量。(记者 崔宁华 通讯员 陈治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