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巢湖:新技术引领水稻绿色种植新风尚

 “我们种植的200亩杂交稻已经成熟,月底将全部收割完毕。今年我们用了新技术,既保证了产量,又实现了绿色种植。”庐江县种植大户潘英友对记者说。

潘英友所提到了新技术就是今年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试点的水稻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今年以来,巢湖一级保护区实施绿色生产,“绿肥+优质稻”、园艺作物绿色种植、稻虾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等正在环巢湖地区逐步展开。

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水稻绿色种植

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水稻绿色种植

农技人员和大户,进行查看水稻情况和技术指导

200亩水稻用上绿色种植新技术

10月15日,天气晴好。潘英友看着金黄色的稻田,丰收的喜悦再次涌上心头。潘英友是庐江县台创园的种植大户,今年秋天他种的200亩杂交稻迎来了收获季。这里恰好位于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因此如何既保障农业生产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潘英友告诉记者,今年他种的杂交稻与往年不太一样,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是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它的好处太多了。能减少杂草,减少肥料流失,减农药,还能帮助增产增收。”潘英友如数家珍。前两天他刚刚收割了160亩水稻,剩下的几十亩将在10月底完成收割。对于潘英友这样的种植大户来说,新技术带来的绿色种植,不仅让他尝到了降本增产的甜头,还守护了巢湖一泓碧水。

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全面推广试点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水稻覆膜插秧技术又称水稻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是一种创新,生物降解覆膜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具有十分广阔应用前景。“该技术在对提高温光资源和水肥利用效率上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完全不需要使用化学除草剂,对生态环保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悉,2024年,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正在循序渐进地推广应用水稻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以种植大户等为主。2025年以后根据示范推广情况,继续推广该技术,新技术的使用将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是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也为绿色生产和打造“最好名片”打下基础。

12万亩绿色生产助“四源同治”

巢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省通过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构建巢湖水清岸绿生态画面。

记者从安徽省巢湖管理局获悉,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环巢湖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建立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30万亩,全面推进巢湖一级保护区内12万亩土地绿色生产,推广水稻绿色种植,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1%。

根据《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巢湖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开,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和治理体系全部建成。其中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30%、20%。此外,建立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在一级保护区内,推进“绿肥+水稻”种植、果蔬茶绿色种植、水产健康养殖,打造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鼓励引进外地和发动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流转耕地、规模经营,带动更多农户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之路。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得巢湖一级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其中2023年实现绿色生产12.87万亩,其中水稻绿色种植9.7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25万亩,主要园艺作物绿色种植0.73万亩,水产绿色生态养殖1.16万亩,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