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中午11点刚过,萧县庄里镇城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小广场上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有的推着小推车,有的“驾驶”电动轮椅,有的蹬着三轮车,陆续停靠在老年助餐点门外的空地上。
“俺孙儿给我打视频电话,说晒太阳能补钙,今天俺就多晒晒!”83岁的胡兴如老人话音刚落,一旁正在停自行车的徐志礼就聊上了:“上午又沿着杏花峪旁边的小路骑了两个小时,花开得正旺,风里都喷香!”81岁的徐志礼和87岁的蔡和平经常相约骑行,“最远骑到白土镇,一天往返将近60里!”
老年助餐点的餐厅里,社区会计柳秀金正忙着摆放粉色的“席卡”。“来这儿吃饭的老人最多时有40多位,最年轻的都80岁了!”为了方便识别和照顾前来就餐的老人,社区将餐厅里的座位基本固定,席卡上除了写上老人姓名,下方还会标注年龄:83、86、89、96……一个个数字令人啧啧称叹。柳秀金说,天天为“寿星”们盛饭端汤,打心眼儿里觉得幸福:“许多老人看着我长大,都喊我小名儿,他们就像我的自家长辈一样亲。”
城阳社区党总支书记欧阳爱民向记者介绍,老年助餐点于2022年10月1日开办,民政部门每人每餐补贴两元,其余部分由社区承担,平均每餐补贴6元,每餐收取就餐老人两元。“这菜都炖得‘面’乎儿的,热乎又可口!”90岁的蒋正好老人拎着个不锈钢饭盒,打算自己吃好再给家里卧床的老伴儿带一份。
11点半左右,正式开餐。厨师毛大姐端着刚出锅的发面馒头乐呵呵地挨桌发放。茄子炖肉、豆皮炒芹菜、青菜蛋花汤……菜盆盖子一掀开,满屋飘香。85岁的邵经礼老人告诉记者,自己“3个馍”的饭量在这里只能排上第二名,“毛玉玲都96岁了,一顿能吃4个馍!”
“要不要再加点汤?”驻村干部仝相印端着汤盆挨桌询问。他走到一个空位处,隔壁的孟凡芹老人说:“俺‘同桌’今天没来,她上亲戚家喝喜酒去了!”话音刚落,大家哈哈大笑。
据介绍,接下来,社区计划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凡是子女不在家、需要照顾的老人,社区可以提供照顾服务。“从家门口的餐厅,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满足居民就近就便需求,真正让老人有所依、有所养!”驻村第一书记朱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