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蹄疾步稳

  原标题: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 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

  江苏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蹄疾步稳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之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江苏把“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作为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牵引,组织实施七大行动,坚持面上规划引领与点上率先突破相结合,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化部省合作共建,组织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1个、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12个,加快构建以国家示范区为龙头、省级先行区为支撑、县域为单位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格局,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建立“四项清单”工作机制

  以任务清单聚焦创建重点,画好“施工图”。围绕重点任务,瞄准短板弱项,明确“基础性任务+特色性任务”。在基础性任务上,突出系统化提升,明确6大类78项基础任务,细化286个具体行动和重点工程。在特色性任务上,鼓励示范区在有先行优势和发展基础的点位上创新实践,找准切口强化单向突破,因地制宜排出27个特色亮点。

  以政策清单整合资源要素,打好“组合拳”。省市县协同发力,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强化政策支撑,“一区一策”创设形成政策清单。在省级层面制定省以上财政资金集约支持、平台载体优先安排、奖补经费激励引导和创新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在市县层面,结合实际开展政策创设,引导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汇聚,主动谋划出台针对性创新性政策。

  以服务清单强化多方联动,建好“智囊团”。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部门、专家、金融机构等联动服务,培育一批一线指导服务团队,明确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示范区建设跟踪服务,帮助各地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发挥南农大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校专家智库作用,共建试验基地、创新平台,提供全程全面专家服务。联合国开行江苏省分行等4家金融机构推出“强农兴业贷”等专属产品。

  以监测清单注重跟踪问效,用好“指挥棒”。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界别研究,制定“2+6+20+1”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试点地区开展监测,引导推动发展进程。

  聚焦“六强六化”先行先试

  各地坚持把“六强六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一批质量强、生态强、装备强、数字强、主体强、链条强的农业现代化标杆,示范引领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智慧化、园区化、融合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标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著增加。苏州市吴江区加强产地环境管理,建立绿色防控产品清单,建成绿优农产品基地20余万亩。东台市制定“东台西瓜”产品质量控制规范、品牌运作办法和商标使用规则,形成品牌管理闭环。

  农业绿色转型实现新进展。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和产品,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环境。高邮市推动“鸭稻共作”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超96%。句容市深化“戴庄经验”推广,化肥使用量同比下降3%、农药使用量下降1.3%。

  强化设施装备增创新优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应用新机具新装备,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如东县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增产贡献突出。东海县新建育秧工厂5个、自动化育秧流水线49条,保障50万亩水稻机插用秧需求。

  数字赋能农业形成新亮点。农业生产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昆山市布局农业物联网建设,推进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技术服务。射阳县构建“产、供、销、管”全产业链数字体系,推进射阳大米全产业链可视化、信息化管理。

  平台载体建设呈现新面貌。以园区为载体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和优势产业,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宜兴市推进市、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建设行动,园区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2.4%,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无锡市惠山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与科研院校协作,园区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80%。

  产业链式开发迸发新活力。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产业融合、主体融合进一步深化,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盱眙县打造小龙虾综合性交易平台,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聚合度。沛县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458亿元。

  发挥优势探索特色路径

  各地积极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初步探索出有力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两化”联动的实现路径,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领导统筹推进。23个示范地区均成立由县级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其中溧阳、高邮、盱眙、海门4地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调度推进。

  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粮食产业类示范地区探索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类示范地区探索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路径,都市农业类示范地区探索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智慧农业类示范地区打造一批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智慧农场。

  促进“两化”联动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加快产镇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条件。昆山市实施“五百行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宜兴市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分类明确村庄发展定位。

  推动县域功能集成。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释放县域范围的集成创新效应。促进产业链条集成,强链补链延链,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乡村功能集成,在发挥好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集成服务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促进要素保障集成,推动科技、改革、人才、金融、政策等要素集聚。

  合作经营

  睢宁县:以合作化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睢宁县坚持以创新激活动能,以改革破解难题,走以合作生产、协同经营为牵引,以数字赋能、绿色发展、产业融合为路径的黄淮平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连续多年创造全省小麦高产纪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200亿元。

  睢宁梯次建立“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设立1家县农业公司,县财政注资2亿元成立国有江苏佳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农业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持、品牌推广等职能。建构18家镇农业公司,主要提供产业规划、基地建设、农资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品牌化销售等服务。成立400个村集体股份合作社,采取集体注资、村干部资金入股、群众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实现县域行政村全覆盖,服务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集体农场。培育1万名高素质职业农民,在镇村的带动下,经营5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融合发展

  宜兴市: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样板区

  宜兴市注重发挥县域循环作用、统筹作用、集聚作用,形成以产业全链条融合、产村全方位融合、城乡全要素融合为路径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深度开发农业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精致农业,让产业更稳、链条更畅。前瞻规划,科学布局。编制市镇两级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布局四大农业功能区,聚力打造稻米、蔬菜、水产、竹制品加工、休闲农业等7个超10亿元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放大优势。构建国家、省、市、镇、村“五级联动”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建成功能突出、类型多样的农业园区112个,园区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72.4%。强链延链,激发活力。以规模农产品加工商贸企业为龙头,优化利益分配机制,重点培育“种源选育+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和“品牌+标准+文化+旅游”特色茶叶全产业链,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

  设施支撑

  宿迁市宿城区:设施化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

  宿迁市宿城区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立足城郊型农业功能定位,坚持设施化主攻方向,探索出生产集约、创新集成、要素集聚的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全区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设施果蔬产业链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42%。

  制定《宿城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聚焦两大主导产业,实施设施装备提级工程。聚焦优质稻米产业,建成39.19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2.2万平方米,建成全市首个“无人农场”,智能机具作业面积近20万亩,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绿色果蔬产业,引进研发推广高标准玻璃智能温室、日光温室、模块化连栋大棚等1000余万平方米,配套建设肥水一体节水灌溉等设施6万亩,建成智慧农业基地19个,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比例90%以上。聚焦产业链拓展,配置标准仓房仓容22.9万吨、粮食烘干设备100余台套,日烘干能力4000余吨;培育规上粮食加工厂13家,日加工能力2000余吨。建成低温冷库10万立方米,培育中央厨房3家、果蔬加工企业16家。

  园区驱动

  东台市:集群发展、补链延链、联农共富

  东台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县域面积全省最大,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东台市践行“一业一园”路径,探索出一条以集群发展、补链延链、联农共富为主要特征的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培强农业发展载体,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重点建设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以1个国家产业园为龙头、2个省级示范园为骨干、17个市级农业园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园区特色产业、涉农镇区“两个全覆盖”。沿国省干道串联培育优质粮油、设施瓜菜、休闲农旅、海洋绿色经济、健康食品5条优势产业示范带,形成瓜菜、畜禽2个超60亿元和水产、茧丝等4个超30亿元产业集群。放大园区辐射效应,提升农业综合产能,打造沿海重要农产品主产区,以占全省2.9%的耕地,生产了6.2%的蔬菜、16%的禽蛋,粮食总产保持百万吨以上。深入挖掘156万亩沿海滩涂资源,通过改良新增耕地3.32万亩,沿海油菜基地创全国盐碱地高产纪录。

  两化联动

  昆山市:深耕数智赛道 促进城乡互融

  昆山市加快探索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经济发达地区县域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联动发展模式。叠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打造未来农业“最佳窗口”。建设国内领先的无人农场3个、“5G+智慧渔场”等智慧农场12家,布局智能化生产点位427个,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全覆盖,全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达5.71万亩。引进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建设陆家未来智慧田园“A+温室工场”,打造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基地,孵化中农数智、慧牧物联等高新农业科技企业5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著登记30余项。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打造以阳澄湖大闸蟹为引领的百亿级地产农产品产业链,布局益海嘉里、鲜活果汁等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巡查APP,形成巡查、整治、复核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4万多宗宅基地信息上图管理,完成宅基地使用权互换、转让交易试点,农房翻建近2万户。

  数字领航

  苏州市吴江区:抢占“智”高点 提高加“数”度

  苏州市吴江区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走全域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江南水乡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先后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先进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加快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技术革新,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展现未来农业新面貌。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操作,每亩可节约种子5%以上、人工45%以上,实现增产3%—5%。激发主体发展新动能。支持链主企业建设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数字管理体系,引领农业全产业链能级提升。绘就数字乡村新图景。以“1+1+1+N”为整体架构“江村通”数字乡村平台,建成8个数字乡村客厅,线上重构乡村空间,线下汇聚村民服务,满足村委会管理、村民应用、游客服务等多方位需求。吴江“江村通”数字乡村客厅入选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

  科技先导

  南京市浦口区: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一体化

  南京市浦口区是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紧紧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形成科技孵化、示范应用、技术推广一体化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搭建农业重大创新平台,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农业科创高地。实施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引领浦口区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建设63万平方米科创载体,获批建设6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2家省级种业创新平台,形成超亿元高值仪器设备和500余项技术服务能力。集聚科研资源要素。瞄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方向,引进院士团队9个,引进和培育科技企业109家,初步形成“1名院士+N名行业专家”的人才梯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聚焦种子、耕地、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研发出智慧农业系统、新型叶菜品种、生物有机肥料等一批重大成果,申请专利404件。优选十大技术、十大产品、十大服务,在浦口定向孵化后,推广至全省以及皖、鲁、黑、蒙等地区。

  全产业链

  高邮市:三业复合 三品赋能 三链协同

  高邮市是颇具水乡特色的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生态大虾之都。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高邮市立足资源禀赋,放大特色优势,积极探索粮禽渔三业复合、三品赋能、三链协同的里下河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制定高邮市“十四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高邮大米、高邮鸭业、高邮大虾3个百亿级产业和若干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响“三品”工程,培育3个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构建“17个区域公共品牌+500余个企业品牌”的农产品品牌矩阵,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2%,居全省前列。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完善加工链、健全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119家,建成4个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仓储库容增至1.8万吨,主播销售额超6800万元。举办中国双黄鸭蛋节、“高邮大虾”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带动就业10万人,休闲农业增幅多年保持10%以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