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金石雅韵”篆刻社团在篆刻。
温州市墨池小学开蒙礼上学生执笔书写“人”字。
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亦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今年1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一地一品牌、一校一特色”语言文字工作典型案例,我市多项案例榜上有名。
温州文脉赓续绵延,近20年来,从开展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县(市、区)创建,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试点,语言文字传播发展的触角已延伸至乡镇、村社和学校(幼儿园),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语言文字规范化考核验收,全市城乡居民普通话普及率达93%以上。
如今在我市语言文字普及发展的版图上,分布着1家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6家省级推广基地、3个省级语言文字品牌,以及5个省级语言文字特色学校,已形成一地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园村一体”的高质量普及发展模式。温州市中小学“爱阅读”行动、“汉字素养”大赛、“春天送你一首诗”诵读等一张张语言文字金名片,充分发挥语言文字育人价值,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有机融入立德树人新格局中。
搭建语言文字推广提升平台
作为全国重点侨乡,温州人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不断开拓全球“朋友圈”。基于此,温州大学以“强化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语言文字基础能力建设”为目标,获评成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中文传播、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方言资源保护、语言文字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相和。学校还与本地企业青山实业建立战略合作,订单式为青山印尼工业园区海外员工开展“中文+”培训,且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为母体,在青山印尼工业园区设立温大国推基地海外建设点,成功开辟“语言出海”新航道。
近年来,我市搭建起三大语言文字推广提升平台,除放眼世界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外,还有深耕本土的区域语言文字品牌、学校语言文字特色,“玩转”听、说、读、写多形态,一校一特色在全市各地落地开花。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开辟专属语言文字空间,设有菁菁书苑、菁菁剧场、瓯越剧院、国学馆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场馆,将诗词、对联、名言等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角角落落,让学生浸润式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百里之声”解说团,由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他们立足本地历史文化,将“乐说、会说、善说、享说”进行到底;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则将书写和诵读两手抓,开发全年段、分时段的规范汉字硬笔书法校本课程、晨诵校本课程等,将语言文字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和学校管理中。
打造区域语言文化类品牌
今年11月,苍南县的“春天送你一首诗”经典诵读活动荣获省“一地一品牌”语言文字品牌名单。这场诵读从2001年拉开序幕,已持续了24年,先后吸引千万人次参与其中。从诗歌朗诵“出圈”,活动逐步演变成朗诵演讲、讲座培训、文学创作、阅读活动、公益演出、经典展播等系列特色语言文化活动,将经典诵读写讲活动深入家家户户,丰富地方文化厚度。
在温州,一块块区域语言文字金字招牌被擦亮,带领全市各校师生共赴一场语言文字的盛宴。以阅读之名发起的中小学“爱阅读”行动入选教育部全国读书优秀区域案例,回望走过的11个年头,从最初引导学生读书的零星行为,到如今校园内处处可见埋头读书的美好身影;从文本阅读延伸至项目化阅读、“行走的阅读”;从传统课堂学习到场馆阅读,“满城尽带书香气”。“爱阅读”之风还从城市吹到乡村,我市60所乡村学校绽放阅读之花,让书籍照亮乡村孩子的成长路。
书本上的一个个方块字是传统历史文化最好的注脚,在学习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市坚持“汉字素养”教育核心,从2013年开始研发“温州市中小学生汉字素养系统”,公益帮扶乡村、海岛、山区学校开展“汉字素养”行动,培养乡村“汉字”的领读者、书写者,开展汉字素养比赛、汉字文化论坛等特色活动。“汉字素养”培养行动从无到有,从城市到乡村,正助推着乡村中小学校打造成为乡村文化中心。
此前,浙江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区域协作暨年度工作会议在温州大学召开,市教育局(语委办)联手国家基地、省级基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语言文字的品牌打造、传承推广、学科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校村联创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而乡村语言文字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根”。温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复杂的地情语情,让城乡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呈现不均衡,乡村语言文字普及成为关键,也是重点难点。为破解乡村语言文字之困,2023年全市启动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试点,目前已发展有3个省级首批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试点村、4个教育部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村,以及17个市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培育村,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正在拓宽。
以语言文字高质量建设指南体系为引领,我市推动组织机构、工作机制、语言文化活动和培训向乡村延伸,村镇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常态化开展语言文字指导、督查和服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特色化纳入村镇规划和设计,让推普周、中华经典诵写讲等系列活动走进村民的生活。
在永嘉县枫林镇,“园村一体”孕育着温州未来乡村园的新样态,构建起“一个村就是一所园”的未来教育场景。在这里,村民敞开老宅、店门、庄园,无偿提供资源,被认定为课程建设基地的场所挂牌“邻里库”。枫林镇中心幼儿园立足这一资源优势,打造“村本课程”,因地制宜推动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规范语言文字使用,助力乡村振兴。洞头区灵昆幼儿园则定时开放图书馆、户外野趣空间、多媒体教室等活动空间,让村民进园区开展阅读和民俗文化交流,形成园村共享的“社群中心”。
除“园村一体”外,校村联创为乡村语言文字服务提供了新思路。2022年起,“校村联创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文明新实践活动在全市农村(社区)展开,组建起309对校村共同体。现在平阳县凤卧镇红军小学的学子们不仅在校园内讲述红色课程、红色历史,还走出校门,走进凤林村研学基地当起志愿讲解员,宣传红村文化;洞头区“啄木鸟”行动正在进行,当地学生纷纷加入,走街串巷,寻找身边的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不让一处错漏有机可乘,在海岛撑起一把语言文字传播普及之伞。
语言文字传播离不开口口相传,我市以城带乡,开展乡村居民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语言应用能力项目,探索“普通话+”和“+普通话”多元助力模式。永嘉县源头村把村民语言能力提升与农村新产业、新模式相结合,为村民电商开展普通话发声技巧、网红产品文创设计等培训。以党建电商联盟为载体,把源头村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当年实现年创收200多万元,村民实现网上增收、在家致富。(记者 金叶 通讯员 夏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