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要闻

开发区:向“新”而行锻造“区”动力

向“新”而行,提“质”而兴。

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市开发区上下达成共识: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矢志不渝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市开发区致力多层次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引建更多重大产业创新载体、培育更多科技企业, 为产业强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区”动力。

主体选育,“大树”“森林”共建。

主体强,产业兴。

置身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势之下,尤其需要培育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俱强的高成长性新主体。它们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其规模与质量,关系着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状态。

坚持“规范、有序、稳步”原则,市开发区实施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工程。落实科技服务“家家到”工作机制,通过上门开展政策宣贯、业务辅导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现状,及时回应解决企业提出的诉求,分类分层制定“一企一策”培育计划,助力各类企业逐级迈进,着力构建“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梯队培育的创新型企业成长矩阵,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

突出培育“参天大树”,加强高企申报潜力企业的挖掘,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动态监测重点企业专利授权情况,推动企业做好专利储备。2023年,开发区科技局坚持“早”字当头,多措并举推进高企培育工作。根据多轮摸排与筛选企业名单,通过举办市级、区级高企申报业务培训会议,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与评审等方式,对确定申报的企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提前“会诊”指导,把关申报材料质量。通过规范中介机构为企业精准提供指导服务,提高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多方位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全年一共组织5轮65家企业参加国家高企申报,共获批高企52家,净增26家,通过率80%,量质并举,创历史新高。

强调建设“茂密森林”,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遴选和储备,全面提升科小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为培育高企提供后备支撑。积极动员企业参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指导和提醒企业应报尽报,全部入库,同时整合全区企业项目资源,加强区各招商主体、街道、孵化器、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与机构对接,形成每月互动,争取多挖潜出已有或新成立的企业,从源头上获取新项目、新企业,加快孵化科技型企业。全年共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

垒基筑台,外引内联并举。

平台之上,万物生长。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着眼创新平台自身打造和能级提升,市开发区坚持向外招引和对内培育并重,结合主导产业技术优势,招引985、211高校入驻园区,重点招引大院大所来区设立研发中心等机构,加强技术对接和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成功落地的三航盈通信息技术研究院,进入建设运营加速阶段,有望在智能制造和军工材料领域成为全面提升园区科技研发实力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市开发区全面摸排区内新建的科技平台资源,宣传科技政策,促进独立法人实体机构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全区产业创新平台矩阵,并以现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基础,整合中华药港现有资源,推动全区众创孵化平台提级增效。引导中华药港、工投医创园、美多利科创园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对标国家级孵化器条件,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做大在孵项目总量,力促尽快达标申报,争取在国家级孵化平台方面取得突破。

在此基础之上,市开发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提升政产学研对接质效,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坚持以技术需求来源于企业、发展于企业、服务于企业为出发点,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摸排近80家企业技术需求情况,联动科技镇长团,分行业、分领域带领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到重点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活动,以独立组织或参与江苏省第二届产学研对接会和苏北五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等契机,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双向对接,开展校企对接40多次,推送高校院所技术成果400多项;成功获批省科技副总 28人;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20.74亿元,有效促成更多产学研合作成果落地。

生态营造,“阳光”“雨露”滋养

水集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科技创新主体的蓬勃向上,核心竞争力在于要有发达的“根系”。而发达“根系”的形成,土壤、阳光和雨露缺一不可。围绕做优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市开发区既在企业有需求时,快速、高效地做到“有求必应”,还在完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主动发力,给创新主体提供靠前服务暖心服务无忧服务。

进一步优化完善区级科技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扶持力度。深化“免申即享”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和制度优化,进一步简化惠企政策现行受理与兑现阶段流程,及时兑现释放政策红利,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共向近百家企业兑付各类奖补资金近3000万元。同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重大研发计划、科学技术奖等各类科技项目,共审核报送34项市级科技项目合同、推荐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0个,全年共获批省、市级资金9465万元,其中3家企业10个项目成功获批省社会发展项目资金6950万元,全省最高。拓展专业化服务。招引集聚一批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实力的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市开发区始终坚持“人才立区”战略,把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主要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了“1+4+X”人才政策体系。今年以来,市开发区新获批国家“千人计划”1人(累计已达10人),申报省第四期“333工程”增选培养计划40人、省“双创计划”10人、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21人,申报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有人用影视剧总结已经过去的2023年:在出人意料的“狂飙”中开启,在“繁花”中落幕,中间是“漫长的季节”,路途虽然艰辛,却也充满奇迹充满发现。站在40年的新起点上,笃定信念“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创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着市开发区向上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登顶之日观山海,必然可见最美的风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