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发布,海门蛎岈山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在这里,滚滚长江衔远山,万顷碧波归大海。极目远眺,可见鸥鹬翔集,海豚嬉戏,天清云淡,山河阔远。
蛎岈山湿地位于海门区东北部,地处南黄海沿岸,入水为礁,出水为岛,因盛产牡蛎而闻名,为了保护蛎岈山资源,2006年国家海洋局在此设立了海洋特别保护区,蛎岈山成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做好蛎岈山保护工作,海门在此建设了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9月,海门将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及周边滨海区域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布设1个样地标识牌、1个哺乳动物固定观测样桩、1个鸟类固定观测样桩、以及若干样地的角桩和草本样方开展长期固定观测工作。观测发现蛎岈山湿地各类生物物种336种,包括维管植物101种,陆生脊椎动物101种,陆生昆虫72种,水生生物62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13种,包括濒危(EN)2种、近危(NT)7种、易危(VU)4种;国家保护物种10种,包括国家一级3种,国家二级7种;与海门区上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相比,新增物种60种。蛎岈山滨海滩涂每年为大量迁徙过境的鴴鹬类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停歇地。因此,以湿地水鸟为代表的生物类群,种群数量明显提升,新增鸟类22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黄嘴白鹭。
目前,海门蛎岈山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内上万鴴鹬集群,黑嘴鸥、黄嘴白鹭、白腰杓鹬、大杓鹬、翻石鹬等重点保护物种纷现。这种景观生动诠释了蛎岈山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海门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有力有效。
近年来,海门区全力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023年海门区大气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均全省前列,省市考核断面优Ⅲ类比例均达到100%。创新生态损害修复举措。建设全省首个生态修复公益林,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产生“看得见”的影响力,青龙河治理入选省首批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典型案例。建设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统筹推进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张公堤垦牧文化长廊等建设,积极打造“美丽海湾”。实施长江生态绿廊及文旅融合开发项目,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强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严格落实长江禁捕禁采和沿海休渔政策,长江海门段刀鲚、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沿海渔业资源迅速恢复,多次吸引海豚海鸟来海门海域捕食嬉戏。
去年,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嘴鸥大规模齐聚长江海门段,珍稀候鸟黄嘴白鹭首次现身蛎岈山,黄海“60只海豚结队群游”壮观场景多次获央视报道。
接下来,海门将进一步加强蛎岈山滨海滩涂湿地的保护,设立迁徙候鸟物种保护小区,建造蛎岈山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放大蛎岈山生态优势,打造生物多样性户外研学样板,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在生物保护上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