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六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17日为全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5月7日,2024年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暨合肥市第九个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主场活动在肥东举行,现场集结了来自省、市、县的15支防震减灾应急救援队,并进行队伍演训和装备展示,吸引上千名群众观看和科普咨询。记者在活动中获悉,合肥已在全省率先建成一县一台站,形成覆盖全市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网。
王憬琪获聘“合肥防震减灾科普大使”
7日上午,“2024年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暨合肥市第九个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主场活动”在肥东县店埠镇的和平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王憬琪获颁“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大使”聘书,她在此前举办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王憬琪以《巍峨大桥巧抗震波》为主题,在现场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极具亲和力的讲解,深入浅出地为观众科普了桑园子黄河大桥上的抗震“黑科技”,赢得现场群众的热烈掌声。肥东县实验小学沿河路校区的小朋友们则为大家带来了防震减灾主题节目《地震那些事儿》,在欢快的快板声中,小朋友们呼吁大家“多学技能避风险,防震减灾做贡献”。
防震减灾应急救援队现场展演
在活动现场,来自省、市、县的15支防震减灾应急救援队进行了装备展示讲解,吸引了大量群众的关注。
安徽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红四方队带来消防防爆机器人,可以在1公里范围内实现云台无线控制操作,在高温、高热、有毒、爆炸危险区等高危环境中进行灭火作业达16小时。
合肥市蓝天救援队带来若干地震救援装备和专业无人机搜救装备。其中一款系无人机挂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在空中24小时不间断滞空悬停,在灾害发生后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参加展演的应急队伍中,除了有去年参加土耳其地震救援的蜀山区猎隼应急救援队这样的老面孔,也有不少新队伍。合肥新站高新区应急救援队才成立一年多,如今已经发展成一支有200余名队员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新站应急救援队不仅能进行常规的道路救援、山野搜救,还能执行水上水下的救援行动,并配有3名专职的潜水教练。
肥东县阳光救援队2022年10月筹备,2023年5月正式完成登记注册,目前已有20多名骨干队员,这些骨干队员基本都持有救援相关的专业证书,持证率达90%以上。肥东县阳光救援队当天还带来了冲锋舟和桨板进行展示,“为了应对汛期可能突发的险情,我们从四月份起就已经在开展水域救援训练,提高操舟能力。”队长李勇透露。
地震活断层探测项目已成功应用
当天的活动现场还设置展区,并回顾过去一年合肥防震减灾工作。
合肥在全省率先实施完成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分析项目,相关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全市国土空间总规编制和新桥国际机场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文23-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持续发挥社会效益。
合肥市地震局与中科大、清华合肥院合作开展的“重大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情景构建及应用”项目,已获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目前,“城市震灾数字仿真与风险评估”前沿研究性课题正在合肥试行,借助高科技,合肥正不断推进地震科研创新。
同时,合肥已在全省率先建成一县一台站,形成覆盖全市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网。市地震监测中心建设试运行地震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地震观测仪器智慧监控与地震综合信息可视化管理,持续高标准提升地震监测效能。
“截至2023年,合肥市已经连续13年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中获得先进,常态化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是促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基础。”市地震局有关负责人透露。
现场发放万余份科普资料
在当天活动现场,还同步开展了防震减灾法治和科普宣传咨询活动,周边社区群众将宣传展台围得水泄不通。
张世平是一名农民,他拿着宣传手册告诉记者,“虽然在家务农,但是这些防灾知识也要学,万一发生地震,怎么预防、怎么逃生都要会。”
余奶奶家中有4个正在读书的孙辈,她当天不仅拿了宣传手册,还带了一张防震减灾科普挂画,“虽然我不认识字,但是可以把这些东西带回去,让孩子们教给我。”
当天,各参与单位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和宣传品1万余份,接受科普咨询1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朱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