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文化

泰州城中历史文化街区将得到保护

   该区域内有13处文保建筑,民居多为清代所建

  中国江苏网7月26日讯  近日,《泰州市城中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进行批后公布。根据规划,城中历史文化街区有望得到保护整治。

  据了解,此次规划总用地面积12.41公顷,规划范围北至五一路,东至海陵北路,南至税务西街,西至青年北路。

  街区现状 有13处文保建筑

  目前,在规划范围内,文物保护建筑主要有:宫氏住宅(省级文保)、李明阳故居(市级文保)、中共泰州地下县委活动遗址(市级文保)以及其他10处古民居(市级文保)等共13处文物保护建筑。

  此外,街区内有较丰富的历史环境要素,有古井8口,古树1棵,古建筑遗址若干处以及陈家桥巷、南阮巷、石人头巷等传统街巷。其中古井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古树状态良好;古街巷历史上为条石铺装,现状历经多次改造为水泥砖铺地。

  在民居建筑方面,除个别建筑外,多为清代时期所建,其建筑的式样和结构与太湖流域江南传统民居略有不同,它既有南方的清秀之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之朴实,集南北建筑风格之大成。其建筑格局以多进院落式布局为主,开间宽阔,院落方整,建筑主体一律朝南,一般为三至五间一进,少则三进,多则六七进,依一条轴线南北依次而建。两进间用围墙连接成天井,构成一个个小院落,宁静怡人。

  从建筑质量上看,建筑结构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和砖混,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维护,一般比较破旧。院落内违法搭建较多,建筑密度也较高,居民缺少卫生设备,通风采光条件差,安全隐患多,急需整治。

   保护原则 维系街巷历史风貌

  规划提出,在保护范围内,将保护城中街区的传统街巷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陈家桥西街、大林桥南小街以及南阮巷等5条历史街巷格局,维护其历史空间界面及尺度,加强对沿街建设行为的管控;保护宫氏住宅等4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以南阮巷3号、陈家桥西街47号、陈家桥西街54号为代表等26处历史建筑;保护区内8口古井、1棵古树以及其他相关的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与传承税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市井文化、地名文化等相关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存。

  在功能定位上,规划提出,从延续城市文脉的角度出发,挖掘街区历史演变的精髓,整合税务东街发展,将其塑造成为泰州古城区内以居住功能为主,集民居文化展示、革命文化游览、特色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浓厚泰州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里坊式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措施 街区建筑分类改造

  规划提出,对于街区建筑,将分类改造保护。其中,修缮建筑适用于文物保护建筑,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予以保护、修缮;修复建筑适用于历史建筑,按照传统式样予以修复,改造内部空间,增加水电以及厨卫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整治建筑适用于传统民居及风貌与街区整体较协调的一般建筑,即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大多数建筑,对此类建筑应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或更新,主要是通过立面修补、墙面清除、门窗修补、调整外观色彩等措施达到与街区传统风貌协调;改造建筑适用于结构、布局、风貌等已与传统不协调,部分影响街区风貌的建筑,即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外的大多数建筑,对此类建筑应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改造。此外,街区内根据织补空间和调整功能等要求,适当新建部分建筑。

  规划还提出,在保护原有以陈家桥西街、大林桥南小街、南阮巷以及斗鸡场巷为骨架形成的“两横两纵”街巷体系的基础上,合理沟通部分街巷,增加路网密度,形成更合理、舒适的街巷体系。新建街巷宽2—4米。 为了保护街区空间的完整和街区氛围的优雅,规划提出,街区内采用限制停车的原则,此区域不设大型车辆的停车场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