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锐意进取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合肥实践而团结奋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落实省委“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全力加固经济基本盘

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0个左右,其中百亿项目5个以上。加大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全年贷款余额增速力争保持万亿城市前列。发挥政府科创产业等基金撬动作用,放大“政信贷”等财政金融产品效应,“信易贷”授信规模突破3000亿元。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引进50亿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

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健康消费、即时消费,力争网上零售额突破1400亿元。实施地产品推广行动,高质量举办促销活动500场以上,擦亮老字号,培育新潮品,拓宽新渠道。实施消费场景创新行动,引入首店、旗舰店100家左右,新建改造特色商业街6个、旅游休闲街区2个。

优质高效服务各类经营主体。新增“四上”企业1400户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户左右、上市企业12家左右。扩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范围,加快涉企事项办结速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引领战新产业更好发展。坚决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举措。

全力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

全面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未来大科学城,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等4个大装置,争取强光磁、超级陶粲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更多原创性、标志性成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5万件,力争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300亿元,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样板区。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1万户,净增省级科技领军企业5家以上。实施场景应用“百千万”工程,新增百项示范场景,对接千项技术产品,联动万家科创企业。

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支持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开工建设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筹建安徽(合肥)高等研究院。推动合肥大学建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将合肥理工学院打造成为起点高、特色强的理工类应用研究型高校,推动安徽汽车职业学院成为全国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积极争创国家人才平台,力争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左右、新招收博士后突破1000人,新认定高层次人才5000人左右,培育高技能人才4万人以上。深入开展“合肥请您来”“人才合肥行”等活动,办好科交会、量子大会、科技创新日等活动。纵深推进“科大硅谷”建设,高质量运营10个海内外创新中心,新招募20个全球合伙人,新增30个特色创新单元,聚力打造卓越创新高地。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新增百亿企业5家左右、千亿企业1-2家。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增强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全球竞争力,力争规模突破1800亿元。巩固提升“芯屏”产品领先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3500亿元。争创国家城市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际领先量子科技、产业“双高地”,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省级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10项以上,力争在下一代电池技术、装备材料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实现突破。实施强链延链行动,实体化运行合肥产业研究院,新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实施跨链融合行动,开展产需对接活动100场以上。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新产品推广应用,新增“三首”产品150个,推动更多“合肥造”走向世界。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挂牌运行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做大总部经济,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型、服务型、平台型、开放型总部企业,加快建设环骆岗科创型总部集聚区。做强会展经济,支持举办产业链大会、供应商大会、主题展销大会和场景对接大会,放大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品牌效应。争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

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500个以上,规上工业动态实现“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基本实现重点产业链“一链一平台”,提升“羚羊”等平台能级。实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推进与更多产业链企业嵌入式融合发展,形成现实生产力。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提升合肥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功能,拓展更多领域应用场景。

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激发和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体化运作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共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研究院。构建长三角场景应用一体化大市场。实现长三角交通领域“一码通行”。提速合肥都市圈建设,提升市际毗邻合作区建设水平。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00家以上,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交易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缔结国际友城4个以上,招引世界500强及领军企业10家左右,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新增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6条,深化与上海港、宁波港及沿江重要港口合作,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开行列数突破900列。落细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造少荃湖、蜀西湖等4个国际化片区,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扩大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5%。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6.0版,力争营商环境指标全部进入全国先进。

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提升规建治一体化水平。坚持市域一体统筹、市县等高对接,推动市级总规获批,完成县级总规批复,完善城区单元控规成果,提高村庄规划水平。出台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前置审查,深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强化重要廊道风貌管控,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形态,打造更多精品工程。

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深入推进“1155”大交通计划,加快合新高铁、沿江高铁、新合肥西站建设,持续巩固合肥国家铁路枢纽地位。全面推进大外环北环、西环建设。开通运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8号线一期。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套,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10个。谋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项目,加快补齐城市应急能力短板。

提升城市精细治理水平。创建和美小区140个。全面完成小区二次供水、消防无水小区治理任务,实现“难安置”动态清零,完成供电自建自管小区改造任务80%以上。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增耕地2.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粮食面积稳定790万亩、产量300万吨左右。加快“种业之都”建设。设施蔬菜面积44万亩,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占比88%。

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头尾经济”,实施农业千亿产业集群“8526”行动,力争培育百亿企业1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新增200亿产业链1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2000亿元。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0%左右。智慧农业谷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文明村镇43个,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4个、和美乡村中心村3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700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工具箱”。促进更多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两千一百”行动,新增百亿工业企业1-2个,肥西百强县位次前移,肥东、长丰迈入千亿县,庐江、巢湖力争进入全国百强。

全力推动“生态合肥”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示范样板

实施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山水工程”,建成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全湖水质更长时间保持Ⅲ类。科学配套沿湖生态休闲设施,让百姓拥湖、近湖、更能亲湖。

持续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实施重污染天气攻坚行动,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全面完成排污口溯源,动态清零农村黑臭水体,南淝河水质力争稳定Ⅲ类,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90%以上。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完成营造林11.1万亩,新建改造绿地600万平方米、绿道100公里。新增公园游园40个,增加文体休憩设施。办好第三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做响苗交会品牌,完善骆岗公园服务功能,高水平建设锦绣湖片区、生态体验区。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交易试点,稳步提升绿电消费比重。创建一批绿色工厂、“零碳示范工厂”。实施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行动,全面提升绿色建筑水平,推广“碳普惠”应用场景。

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彰显包容创新城市魅力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开工建设高新体育中心、蜀山工人文化宫等项目,新增健身步道150公里、全民健身场所400个。办好中国曲艺牡丹奖合肥赛区比赛。精心打造文化品牌,以更大力度传承发展包公文化。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聚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云展览、云演播、数字文博等新业态。梯次培育重点文化科普企业,精准招引一批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动漫和服务外包基地、原创音乐数字版权基地、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

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建设“一湖一园一廊一城”文旅新地标,打响“科创看合肥、科普到合肥”品牌,丰富“八个游”旅游产品,推出15条精品线路。新增100处网红打卡点,力争开工建设合肥野生动物园,推动庐江汤池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在徽园尝遍全省美食、在非遗馆饱览全省非遗,打造徽文化消费体验地。

全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

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等活动,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向农村延伸,新增就业参保40万人以上。持续开展“创业合肥”行动,支持大学生、科研人员等2万人创业。

扩优提质基础教育。建成中小学、幼儿园97所,新增学位8.8万个,一中淝河校区、八中运河校区投入使用。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扩大补充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动态完善医保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标准。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农村养老服务站覆盖率48%、提高3个百分点。

深化健康合肥建设。建成运营市三院新区、市口腔医院滨湖院区,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新增高水平特色专科56个。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平安合肥建设,建成智慧社区二期项目。推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向县域延伸,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化“四大一优”行动。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档案、保密等工作。

记者 葛清政 代敏 许露瑶

全力加固经济基本盘

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优质高效服务各类经营主体

全力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发展

全面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

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

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激发和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提升规建治一体化水平

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提升城市精细治理水平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全力推动“生态合肥”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示范样板

实施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

持续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彰显包容创新城市魅力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

聚力发展文化产业

深度推进文旅融合

全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

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扩优提质基础教育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深化健康合肥建设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6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