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如东县近万亩高标田加快建设 为春耕增产按下快进键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翻耕田地、采购农资、育苗掐秧……一个个繁忙的身影点缀在城中街道如华村的田间地头,为全年产业增收起好步、开好局。

2024年,如华村8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验收,达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的高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实现了五方面优化:亩均粮食产能提高了10%到20%,节水24%到30%,节电30%以上,节药19%以上,节肥13%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如华村的粮食种植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5%,村里还拥有高标准农田千亩示范方。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旱涝‘排灌难’、机械‘操作难’、生产‘管理难’、产能‘提高难’的‘四难’问题,既有利于提高粮食种植产量,也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如华村党总支书记蔡冬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农机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农田耕作、播种、施肥、收割等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而信息化的应用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实时了解天气情况、市场行情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过去,家里的田地这里一块、那里一角,种点水稻耕种要三四天,辛苦得很!”对于“差田”与“良田”的区别,如华村粮食种植户顾小苏深有感触,“现在好了,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能够推广机械化种植,种田轻松多了,省时又省力!”在如今的如华村,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成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过去,由于土地分散、碎片化严重,农民们的耕作方式多以小农经济为主,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然而,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们可以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而承包经营则使得这些经营主体能够集中连片地经营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带来了诸多好处。”蔡冬介绍。

高标准农田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科学,经营主体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壤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时间,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其次,还能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经营主体往往拥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能够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高标准农田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村集体通过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集体资源治理,收回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以外的集体土地、闭户土地等,获得土地租金、服务费用等收入,这些收入不仅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也为村集体开展其他经济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巴掌田”变成了“大块田”,“低产田”变成了“高效田”,耕地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如华村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集中连片、节水优先、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可持续性村营收入达374.5万元,同比增收320.8万元,为如华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