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保养维护闭馆1个半月的朱自清故居恢复对外开放。尽管当天大雨如注,前来参观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朱自清故居位于安乐巷27号—29号,1992年经修缮后,建成纪念馆对外开放。此后,故居于2002年、2013年、2018年进行三次修缮,主要实施陈列改造、屋面翻盖、内墙刷新、油漆刷新,以及清瓦拾漏、更换锈蚀斜沟、天沟等工程。目前,朱自清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5月15日,朱自清故居再次启动保养维护,清除瓦屋面生长的瓦花、杂草,解决因天沟及斜沟铁皮锈蚀导致屋面局部渗漏问题,并对所有木质外立面重新油漆,对内墙粉刷出新。
扬州正处于梅雨期,特别是连续两天的暴雨,对历经百余年的传统瓦木建筑是一场考验。刚刚恢复开放的故居,古朴洁净,淡淡的油漆味还未散尽,室内未现漏雨点。
下午1点50分,雨势又大起来,蜿蜒幽长、青砖石板的安乐巷,被撑着各色雨伞、循迹而来的游客打破了静谧。故居内的陈列室中,雅韵绵长的背景音乐筝曲《高山流水》和雨声交织,如同向前来的游客发出喜遇知音的欢愉之声。
游客马浩成一早和女友从苏州出发,皮市街是他们此次扬州之行的第二站。
“街逛到一半,看见朱自清故居的文化墙,就顺着巷子来探访了。”在电子阅读屏前,马浩成点击查看相关陈列介绍。“你看,朱自清去过威尼斯,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匆匆》《背影》《春》……还记得吗?我们上中学时都读过。”
情侣间的轻声细语,达成共识时双目对视、颔首浅笑的情景,在朱自清肖像的注视下,不只温馨,更似有了先生对国家未来之新青年的祝福含义。
“对于朱自清先生,此前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他那情感细腻、记录生活的作品中、美文里。今天的参观,让自己对先生的生活背景、性格成长从模糊渐渐清晰、立体。在先生生活的时代,他像战场上的战士,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马浩成说。
下午2点01分,雨注如倾,屋面和院子生起阵阵雨烟。11分钟里,共有33名游客走进故居,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先生的怀念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