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经济大省”浙江向“新”而行

  一年之际在于春。

  行走在之江大地上,处处一派实干争春的气象:“未来工厂”内,多种机器人正互相配合、不停忙碌着;联合实验室里,高校与企业研发人员正聚焦产业发展难题,刻苦攻关;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内,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加紧产出……

  2024年以来,浙江聚焦“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等关键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创改开”新动能、打开“稳进立”新局面,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

  推进新一轮“5年5000名”选调计划;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力引进博士后,各类人才计划、科技项目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3月21日,浙江省新闻办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情况。

  “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支撑引领浙江发展的战略之举、关键之策、制胜之道。”在2024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前不久,浙江大学兼职教席引进计划——“全球杰出教席计划”第一批招募结束,各类申请和推荐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主要发达国家院士和顶尖大学教授等。通过前瞻性、战略性布局,浙大打造“人才特区”,全面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招才引才,更要用才留才。“浙江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和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和人才评审自主权,让更多科技人才铁心干、安心闯!”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佟桂莉表示。

  民营企业家是最宝贵的资源。3月21日,“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计划”在温州发布。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将在全国范围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培育一批新时代民营经济先锋。

  技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全国首个设立工匠日的城市,杭州早早开始布局。3月12日,杭州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加大激励经费投入”“健全完善创新保障制度”等15个方面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培育,打造一支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劳动者大军。

  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引导支持人才向创业创新一线流动,构建现代“新农人”培育体系……在浙江,当各类人才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成长的烦恼”终将迎刃而解。

  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

  “我们计划在这里调用算力,将数字地图中的三维模型进一步训练和完善。”3月22日,在衢州龙游刚刚揭牌成立的浙西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某知名软件公司负责人作为首家签约企业,正向大家介绍算力对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作用。

  作为山区26县之一,龙游乘上数字经济“东风”,将目光聚焦在算力新赛道上,提前进行县级算力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平台。

  产业质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气,作为生产工具的“乘数”,科技创新则决定了发展的潜力与上限。

  聚焦科技创新,2024年初,浙江对新一年的科技创新作了系统全面部署。在已发布的“8+4”政策体系基础上,浙江对科技创新政策包进行升级,提出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包括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行动等。

  2024年1月,之江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上了天”,为突破太空计算关键技术,搭建太空计算网络提供了有力探索。不止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杭州余杭瞄准全球创新策源地目标,通过创建国家级实验室,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在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浙江积极激发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功能,统筹资源要素,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在绍兴,舜云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利用链主优势,积极开发了电机产业大脑。目前,电机产业大脑服务企业4000家,提升中小微电机企业生产效率50%以上,降低生产运营成本25%以上,减少故障停机时间80%以上。

  根据相关规划,浙江将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到2027年,浙江计划动态培育“链主”企业50家、“链主”伙伴企业5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200个。

  既聚焦当下,也着眼未来。浙江先后出台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并遴选认定了首批8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对象。

  “2024年,浙江将力争‘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营收突破9万亿元,带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浙江省经信厅厅长詹敏说。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浙江,新质生产力正不断激发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助力经济大省向“新”、向未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