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徐州:建设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高地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高地。

  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

  去年以来,徐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集团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全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培育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等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支柱。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以“国际化、高端化”为方向,发挥徐工龙头作用,推进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为方向,以太阳能为重点,牵引带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装备等领域协调发展;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以“高科技、信息化、前瞻化”为方向,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实现重大突破,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生物医药产业以“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为方向,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打造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延伸发展大健康产业链。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产业规模力争达7500亿元。

  持续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巩固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将徐州打造成为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中心。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以智能制造为方向,进一步扩增量、优存量,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深入落实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实施意见,突出抓好科学规划、科技创新、龙头培育、链条延伸、品牌创建、载体完善,全力推进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等8个成熟型、高新区安全产业等12个成长型、睢宁临空产业等10个培育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构建“8+12+10”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支持徐工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海外并购战略、区域赶超战略、高端市场战略和新产业拓展战略,不断夯实工程机械主业优势,做大做强重卡、环境产业、矿业机械、核心零部件、信息产业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新业务板块,扛起民族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推动新动能持续加速成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破”“立”“降”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增加有效供给腾出空间。充分发挥技术平台的核心作用,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加快落地建成、功能完备,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前沿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核心部件。以“互联网+技术市场”为核心,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发布与服务系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到2020年,国家级创新平台、孵化器数量超过20家,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徐州市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以支撑实体经济优化升级为主线,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充分释放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效力,加快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全力构建质量提升、服务实体、充满活力、区域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引领工程,推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服务支持。推动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鼓励徐工集团等加快发展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全球供应链,以供应链塑造价值链,推动供给侧降本增效、提高发展质量。延长制造业服务链,依托徐工集团等制造业企业建立“产品+服务”新模式,拓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育壮大细分领域。推动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鼓励徐工集团等企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徐工信息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淮海经济区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千亿级服务产业集群。提升徐州软件园、睢宁电商园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安全科技、新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8%左右,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重点领域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80%。

  全力打造新兴服务业态。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在共享经济等领域加强创新,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推动“互联网+”,实施“全企触网工程”,鼓励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物联网技术引进、创新、集成应用,招引和培育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公共平台及示范基地。突出发展集成电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未来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建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体系。鼓励骨干企业牵头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密切跟踪并积极研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影像、3D打印等先进技术。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咨询调查、广告会展、教育培训、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打造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主题商务楼宇,引进境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商务服务承载功能。到2020年,新兴服务业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大幅提升,成为淮海经济区新兴服务业态优先布局城市。(徐州日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45
收藏
分享